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開啟“時光寶盒”(下),江海潛尋,靈犀無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4】 時間:2016年4月20日 地點:崇明區,長江口水域 天氣:晴 事件:“長江口二號”或為沙船 找到沉船的船舷後,我們將其命名為“長江口二號”。 經過測量,我們確認這艘沉船所在的水域水深 8至 10米,船體遺骸埋藏在 5.5米深的淤泥中,參與的長度約 38.1米、寬約 9.9米。 勘測統計後,我們還探明,這艘沉船一共有31個艙室。由於水下成像的清晰度還不夠,我們暫未能看清其全貌,但推測其為古代沙船。 我敢說,僅憑這一點,我們這一年以來的辛勞,就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對上海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上海市標由三個元素構成:市花白玉蘭、沙船、螺旋槳。沙船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為,它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象徵著上海作為港口城市的悠久歷史。 在歷史上,沙船之父張瑄的故鄉在高橋。話說,元代高橋人張瑄,設計出60條沙船,不僅解決了漕糧海運的難題(史稱“南糧北調”工程),年運輸量可達300萬石。 之所以叫“沙船”,是因為這船的船身很大、結構行腔、吃水又很淺,它在沙灘上擱淺之時,不會輕易被損壞、傾覆。 張瑄是偉大的,他開創了海上漕運,這是中國漕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今天,我們也將見證歷史,我們的這一發現將為元代上海港“東南名縣”的地位提供實證。 【5】 時間:2016年5月18日 地點:崇明區長江口水域 天氣:晴 事件:確定“長江口二號”的年代 沙船從元代開始使用,直到近代,其形制沒有明顯的變化。 那麼,我們如何測定,這沙船的具體年代呢? 從朽爛程度看,我覺得沙船的具體年代距今並不久,但個人的判斷,無法取代科學的檢測,和實物的直接證明。 所以,我們選擇雙管齊下。一方面,我們採用了科技考古中最常使用的碳十四測年方法,為其提供年代資料。從船舷部分的測年結果來看,斷代應在清王朝。 另一方面,我們在合適的天氣,安排了幾個潛次,希望能找出證明沉船具體年代的物證。潛水隊員先後進入31個艙室中的4個艙室,進行了小範圍的清理工作,發掘出了一些 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 從船艙出來,我們又在船體和它的周圍,發掘到了一些紫砂器、木質水桶殘件、越南產水煙罐等文物,以及桅杆、鐵錨、船材、棕纜繩、滑輪等建築材料。 每一種文物和材料,都有可能幫助我們對長江口二號”的年代判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6】 時間:2016年7月30日 地點:崇明區長江口水域 天氣:晴 事件:摸清家底,但不急於一時 在今天的研討會上,孫局長說:“以往打撈沉船都有偶然性、被動性,或是船隻失事,或是搶救性打撈,而‘長江口二號’卻非常獨特。它的發現和打撈都是‘主動為之’,是上海在文物普查的主動性調查過程中發現的,這對今後我國大範圍的水下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和水下遺產考古與保護特別有啟示。” 最後,文物局和考古隊達成了共識:我們現在是在做摸清家底的工作,也積極地在做探測和研究,但要把沉船打撈出水,尚須“黑科技”的加持,不急於一時。 對此,我也深以為然,儘管我很想早日看到沉船的全貌。 其實,沉船的船體及船用屬具儲存狀況都還不錯。尤其是,沉船上的船貨極為豐富。可以預見的是,這些船貨,能夠為中國近代經貿史、長江黃金水道航運史、近代海絲之路的研究,提供許多有價值的實證資料。 正因“長江口二號”如此重要,所以,要是沒有萬無一失的打撈方案,我們只能讓它“原地待命”。 想想“南海一號”的發掘和整體打撈,我這老頭子,也該按捺按捺。要坐得住才行! 人家都花了二十年功夫呢!【注】 好好鍛鍊身體,我這幅身板,雖然已經不能下水了,但見證歷史總還是可以的嘛! ———————————————— 【注】1987年,我國意外發現了沉睡南海海底840餘年的南宋沉船,將之命名為“南海一號”。它成了中國水下考古第一代人的起點,承載著他們的榮光與夢想。在現實世界中,它是世界範圍內第一艘被完整打撈出水的古代沉船,為復原海絲之路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稱得上是“開闢了中國水下考古的新紀元”。喜歡江海潛尋()江海潛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