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文瓘的教導(2),逆襲從上元開始,抉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每一項政令的出臺,都要考慮很多的情況。地方的上奏,一般情況下,都是片面的,這倒不是地方刺史縣令的失職,而是越盡職的刺史,就越想自己解決問題,不想上報給朝廷。”

“所以,收到地方的奏摺,我等應當充分考慮以後,才能批覆。”

“而到了出臺政令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實際情況,一般情況下,朝廷會派遣觀風使,巡視天下,觀風察俗。等觀風使返回長安以後,再結合實際,制定出相對應的政策。”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再謹慎的政令,也做不到完全沒有問題,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道理了,那就是百口難調。朝廷就像是一個廚子,端出一道菜,需要給好多人吃。但是,這些人裡面,有喜歡鹹口的,有喜歡淡一點的,甚至還有喜歡更酸一點的。”

“廚子沒辦法把一道菜做得有百種味道,同樣地,朝廷也沒辦法保證自己的政令,能夠適用於所有人。因此,廚子只能儘可能地取一個適中的味道,讓大多數人覺得合口,讓喜歡鹹的人,覺得雖然淡了一點,但不是不能接受;讓喜歡淡的人,覺得雖然鹹了一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至於喜歡酸的人,那就沒辦法了,一鍋菜百人吃,不可能為了這一類的少數人,而損害到大多數人的利益。殿下,您要記得,政令是沒辦法做到完美無缺的,我們只能儘可能的兼顧大多數人,不能站在少數人的一方,您理解了嗎?”

一番話說完,張文瓘也是口乾舌燥,忍不住又喝了一口茶。

而李賢,全程認真地聽了過來。“百口難調”的道理,他雖然清楚,但是,聽張文瓘重新講述一遍,結合自己的思考,還是有一些新的收穫的。

確實啊,對於執政者而言,最應該先學習的道理中,就有“百口難調”的一席之地。同時,站得高,未必就能看得遠,還有可能忽視腳底下存在的問題。

沒有人能當一個完全稱職的皇帝,至於一個好皇帝,只需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讓少數人不至於凍餓而死,就合格了;而歷史上那些所謂的“千古一帝”,哪個不是既穩定了當下,又為後世人創造了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前路。

身在高處,望遠和低頭看,缺一不可。

想到這裡,李賢抬起頭,對張文瓘說:“張侍中的話,孤明白了,就拿定州的事情來說,既然定州刺史上了奏摺,表示河北道,或許不止它一個州府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所以,朝廷應當派遣觀風使,查探當地的實情。確定受災的面積,然後命令戶部做好賑災的準備。”

“同時,定州等刺史,就算是為了不讓朝廷憂心,想著自己解決問題,但是,欺瞞的罪名,無論如何也是逃不掉的,朝廷應當予以懲罰,您覺得,是不是應該這樣?”

張文瓘笑道:“正應如此啊,來東宮以前,老臣特意去吏部、戶部、司農寺檢視了定州的公文,上面並沒有記錄定州遭受旱災的事情。若是他去年就上報了此事,朝廷有了準備,恐怕這個時候,朝廷已經將賑災的糧食送到定州了,‘可能出現饑荒’的字句,根本不可能出現。”

“不論定州刺史是為朝廷分憂,還是為了自己的官位考慮,欺瞞,都應當治罪。那麼殿下,請問,若是您,會如何給他定罪呢?”

定罪?

李賢沒想到張文瓘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來,不過,若是自己應對的話....

想了一會兒,李賢才開口:“若是孤給他定罪,首先要,秘密派遣官員,實地檢視定州的情況如何。如果真像他奏摺中講述的那樣,定州還能勉強自給自足,只是大機率會出現饑荒,那麼他為朝廷分憂的想法,還是有四成的可信度的。”

“如果是這種情況,孤會治他欺瞞之罪,為了後續的賑災考慮,給予他留職待懲的處罰,若是賑災順利,算他戴罪立功,不予追究,賑災不順利,則降職為別駕。”

“可若是定州已經民不聊生,那麼毫無疑問,這傢伙就是為了自己的官位著想。生生的將地方的詳情隱瞞而造成此等局面,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如果是這種情況,孤會帶著朝廷賑災的糧食,親自趕赴定州,賑災的同時,還要拉著定州刺史游街,最後不必朝廷三司會審,孤會親自下令砍了他的腦袋。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跟司法程式比起來,顯然定州的民心,要更加重要。”

“您看,孤的決斷,如何?可....”

話還沒說完,李賢就見張文瓘開始了鼓掌。

“哈哈,殿下的應對,沒有一絲的差錯。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青冥天

銘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