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6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鬥機的攜帶數量,或者是增加航母甲板上的運做難度!當然,也正是這一原因,所以“雅魯藏布江”級航母立即上馬開始建造了!

有了新式的戰機與航母是不夠的,還需要新式的導彈。而為Q…3(這種攻擊機的代號)專門研製的新型導彈在2046年也順利的投入使用了。這種導彈重達3噸,比以前任何一種戰術攻擊機攜帶的反艦導彈都要大,都要重。導彈的射程達到了450公里左右,射程的增加量並不大。但是,導彈的戰鬥部重達1。2噸,實際裝藥量卻只有500公斤左右,這主要因為導彈採用的分離式戰鬥部,而且增加了眾多的用於對抗粒子炮的系統與裝置!導彈的戰鬥部採用了三級串列方式,其前兩級戰鬥部的主要作用就如同反坦克導彈的戰鬥部一樣,先撕開戰列艦的主裝甲,為後面的主戰鬥部殺開一條血路。因為導彈的速度達到了5馬赫左右,所以主戰鬥部的前端為貧鈾合金藥罩,即使前兩級戰鬥部沒有能夠穿透戰列艦的主裝甲,主戰鬥部也能夠依靠速度擊穿至少450毫米的鋼質裝甲!這就如同雙重保險一樣。而裝藥量達到了450公斤的主戰鬥部只要進入戰艦體內,就算是日本的戰列艦都絕對承受不起這麼巨大的破壞與殺傷!當然,關於這種導彈上的反粒子炮系統,一直就是中國的最高國家機密,一直沒有相關方面的報道與訊息,但是在後面的實戰中,已經證明這種導彈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在中日戰爭初期,中國攻擊機對抗戰列艦與航母這些海上怪物最有效的武器!

當然,這場海戰給中日海軍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航母與戰列艦方面的巨大變化,而是關係到了整個海軍的未來!

首先,在海戰中,雙方的潛艇都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正面交戰中,潛艇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這一方面與雙方對潛艇的戰術使用有著關係,而另外一方面,卻是潛艇在正規海戰中的生存能力的問題!當然,關於潛艇的發展,特別是關於核潛艇的發展,一直是任何一個國家最高的國家機密,所以,這方面的改變是最難察覺的。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當時中國海軍立即就啟動了新一代核潛艇的研製工作,同時著重研究了潛艇在海戰中的戰術使用問題。當然,不管怎麼樣,在正規的海戰中,潛艇能夠發揮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在海洋上,潛艇最大的作用是破壞對方的後方交通線,而並非在正規海戰中進行戰鬥!

另外,就是對海軍艦隊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這一點,在前面已經稍微提到過。

最嚴重的問題是艦隊的協同作戰問題。任何一支完整的艦隊都需要由各種承擔不同任務的戰艦來組成。其中,航母承擔的是遠端打擊,以及為艦隊提供最主要的防空網的任務,戰列艦是艦隊對地,對海打擊的主要力量,以及作為航母貼身保鏢而存在。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艦隊提供區域防空以及反導能力,特別是在海戰中,巡洋艦提供的區域防空能力往往是艦隊最裝要的一道防空屏障。驅逐艦的任務是提供點防禦能力,並且是艦隊最主要的水面反潛力量。核潛艇是艦隊最主要的反潛力量,同時也是在必要時候偷襲對方艦隊的主要力量。而只有這些戰艦進行完美的,且有效的配合,才能夠讓艦隊發揮出應有的強大作戰實力。所以,艦隊中,是少不了任何一種戰艦的,不然就是一支不完善,而且片面的海軍艦隊。當然,在執行登陸作戰任務的時候,還要算上兩棲戰艦,這些就暫時不討論了。

在以往,艦隊的反潛任務主要是由遠洋護衛艦承擔的,但是隨著海軍技術的進步,戰鬥中對戰艦要求的提高,即使排水量達到了5000噸的遠洋護衛艦都已經無法承擔起為航母艦隊提供反潛任務了!所以,從2025年左右開始,中美歐等海軍強國幾乎一致的放棄了遠洋反潛護衛艦,開始發展反潛型驅逐艦,並且很快就由其承擔起了艦隊主要的水面反潛任務,同時也是艦隊中最重要的反潛艦艇!

到了2035年左右,中美歐分別在聚變反應堆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海軍主力艦艇開始裝備新式的聚變反應堆。但是,受到當時該技術的限制,聚變反應堆的體積還無法滿足1萬噸以下戰艦的使用要求。所以,到中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戰鬥在第一線的中國艦艇中,只有巡洋艦即其更大的戰艦才裝備了聚變動力系統,讓戰艦的速度能夠達到50節以上。而排水量在1萬噸左右的反潛驅逐艦卻只能夠使用常規動力,最大的速度只能達到35節左右。而這就是艦隊的最大速度,也是艦隊配合作戰中的最嚴重的問題!

這場海戰之後,中國海軍高度重視驅逐艦無法跟上艦隊最高速度的問題,並且很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