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1部分,錦衣夜行,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養傷……”
夏潯的眉頭輕輕蹙了起來,低聲道:“這句話,就是我的一顆定心丸,想來……我現在只要閉門不出,安心做我的國公,就不會惹禍上身了吧。可是,這事叫我愈發地搞不明白了,皇上做事一向極有章法,很少這樣叫人完全摸不著頭腦,他又是詔議遷都又是懲罰東宮的,到底想幹什麼?”
茗兒道:“不管皇上想幹什麼,相公,你為大明、為太子,已經做的夠多了,我不想你搭上身家性命!”
夏潯笑道:“哪有那般嚴重……”
茗兒執拗地道:“在妾心裡,就是這般嚴重!妾知道相公對大明功勳卓著,與皇帝更有救命之恩。可是君父眼中,臣子為君父奉獻性命,實屬應當,他會像凡夫俗子一般,把這恩德時時記在心頭?相公啊,你功勳卓著不假,可那侯君集就比你差麼,你看他的下場如何?”
夏潯茫然道:“侯君集,是你父親昔日一個部下麼?”
茗兒只當夏潯說笑,不禁生起氣來,拂袖道:“相公,人家一心為你打算呢,你還有心思開玩笑!”
夏潯好不冤枉,他是真的不知道這侯君集是什麼人物,不過這時他已明白,想必這侯君集是個古人,只好回頭查查再說。奈何這時代沒有計算機,不能輸入關鍵詞一搜便可,如果不找個明白人問問,想要翻出這侯君集是哪朝哪代,何許人也,有何事蹟,也不知要翻到猴年馬月才能知道了。
謝謝瞧他模樣,似乎果然不知,不禁暗暗發笑,連忙解釋道:“老爺政務繁忙,久不讀書,想必一時忘記了。這侯君集,隋末大亂時,便投了李世民的天策府。當時天下未定,未必就註定了會是李家的江山,更不見得會是李世民的,侯君集投奔與他,與靖難之初老爺心向燕王,可有一比。”
茗兒氣鼓鼓地道:“那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宮奪位,侯君集曾為他出謀畫策,李世民登基,侯君集實是功不可沒,這鼎定之功,較之老爺屢施妙計,終助皇上成就大業,也不遑稍讓。
侯君集在那李世民麾下,戰功累累,更曾率兵滅了高昌國,將高昌領土就此納入大唐,劃歸西州,這開疆拓土之功,比起老爺你經略遼東、智退帖木兒軍來,那又要高上一籌。可他恃功干政,你瞧他下場如何?”
第934章 為了你,好好的
瞧他下場如何?瞧什麼瞧,夏潯根本不知此人為何人,生平有何事蹟。
幸好謝謝善解人意,既然知道他不知道此人事蹟,便為他解說道:“侯君集受封國公,凌煙閣上二十四功臣,有他一席之地,這功勳地位比之老爺,可是一絲不差。
若論權勢麼,侯君集開國即為潞國公,兼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又任兵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實際上已是當時的宰相了,貞觀十二年,再任吏部尚書,這權勢,比起老爺你,又如何?”
茗兒一旁插嘴:“侯君集滅高昌國,有開疆拓土之功,卻因兵入高昌之時,私佔錢財,未禁將士竊掠,受人彈劾入獄,念其功勞,予以豁免。後有洛州都督張亮密奏侯君集煽動造反,李世民查無實證,再次豁免。這兩番入獄,尤其是後一樁可是涉及謀反的,仍得唐太宗赦免,唐太宗對他的恩遇寵信,比之相公只多不少吧?”
夏潯臉上淺淺的笑容不見了。
茗兒道:“到後來,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納黨羽,侯君集爵至國公,官至宰相,位極人臣,猶不本份,竟為太子籌謀,唐太宗的胸襟氣魄,比之今上如何?結果一俟發覺,也斷不相容,立即下令逮捕,處之以極刑。
功是功,過是過,雖仍念其功勞,終究還是殺了他的頭,最後只是應其所請,留其一妻一子,流放嶺南,算是給他留下一點香火,其餘家眷,盡受族誅之刑。而主謀李承乾呢,因是皇子,只流放黔州而已。
相公啊,在朝裡,你已是位極人臣,在家中又有子女滿堂,這是何等圓滿?皇子之爭,說是國事,終究還是天子家事,做臣子的一旦牽涉其中,成無賞,敗破家,何苦來哉?妾自嫁予相公,對相公的事情一向是不敢幹涉,這一次實在是眼見兇險,不得不良言相勸,相公,得放手時且放手吧!”
說到這裡,茗兒不覺垂下淚來。
夏潯為之動容,他在朝中種種,儘量不讓家人知道,免得她們擔心,可是家中這幾個女子,實非尋常人家女眷可比,哪有可能瞞得過去,想不到平素只見她們歡喜模樣,卻不知她們暗中為自己擔驚受怕,一至於斯。
夏潯緊緊握住她兩人的手,許久許久,才輕輕地道:“不要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