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3部分,錦衣夜行,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它終於被明確提了出來,文武百官不得不正視這一問題了。朱棣下旨的起因是北京行部的一位員外郎叫李洵的上書建議皇帝遷都,皇帝便將這份奏章轉來了南京,詔令群臣商議。
其實只要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投石問路,遷都是多麼大的事兒,一個小小的行部員外郎就敢貿然上書,妄議此事?就算他真的敢,皇上就這麼重視,把這份奏章批轉南京,著文武百官商議?
明擺著,這位叫李洵的員外郎是受人指使,指使他的人是皇帝本人還是就藩北京的趙王朱高燧,那就不可預料了。如果這是趙王朱高燧的主張,那麼很顯然,已經長大成人坐穩一方藩王之位的朱高燧,已經對皇儲之位起了覬覦之心。
但是不管這是趙王的意思還是皇帝本人的意思,皇帝本人也願意遷都,這是明擺著的。
楊士奇詢問道:“太子,這詔命……該怎麼辦?”
朱高熾道:“還能怎麼辦?將皇上的旨意明詔群臣,叫大家上書議論吧。”
楊士奇急道:“太子,遷都事大,臣當然也關心,可是皇上不回南京,卻傳詔令群臣商議遷都,明擺著一時半晌不會回來了,南京這邊怎麼辦?帖木兒帝國正打得不可開交的兩位使節怎麼辦?漢王監國之權在手,安知他不會又搞出什麼花樣兒來?”
朱高熾其實心中比他還急,他們藉著漢王遣人刺殺楊旭一事,已經做好了種種安排,就等皇帝回京便立即發動,想不到皇帝突然下了這麼一道旨意,一下子打亂了他們的全盤籌劃。難道……紀綱還沒有把楊旭遇刺的真相密稟天子?
不能啊!就算紀綱隱瞞,東廠的秘奏也早報上去了,按照策劃,這“倒煦”的急先鋒是紀綱的,東廠則是第二梯隊,一旦紀綱不肯盡力,東廠就要跳出來,因此東廠這份秘奏雖未指明一切,但是秘奏中不但說明了近來發生在南京的種種事情,而且含蓄地把懷疑目標指向了漢王,以皇帝之精明,安能無所察覺。
以時日推算,這急奏早該到了北京,至少應該在皇上這份旨意發出之前就到了北京,皇上何以對此置若罔聞?遷都是國之大事,卻不是急不可待的事,皇上這麼做,到底在想什麼?
朱高熾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讓楊士奇先去見見楊溥,兩人商議個妥當的法子來,先跟內閣通通氣兒,儘量不要顯得皇上這道旨意突如其來,顯得太過倉促,以免引起百官無謂的猜測。
楊士奇和楊溥匆匆商議了一下,決定跟內閣打聲招呼,明日先把那北京行在的員外郎李洵的奏章發在邸報上,叫百官知道朝中有這麼一個聲音,然後再把皇帝的詔命宣示與群臣。
朱高熾聽了回報,點頭答應,楊士奇便急急趕奔內閣。這邊,朱高熾就想回轉後殿,授意太子妃以慰問楊旭的名義往輔國公府一行,把這緊急情況通報於他。因為皇帝這突如其來的一舉,他們原本的通盤計劃,都必須要進行修改了。
朱高熾剛打算走,乙一就回來了,稟報道:“太子,都察院陳瑛求見!”
朱高熾聽了頓時一愣,誰來求見他都不覺得希罕,唯獨陳瑛……這簡直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都稀奇,漢王身邊第一幕僚,居然跑來求見自己。
朱高熾略一思索,擺手道:“不見!就說孤身體不適,要他有什麼事,經通政司上書便是!”
朱高熾剛一轉身,突又轉回,喚道:“慢!他可曾說過是什麼事麼?”
乙一道:“沒有。”
朱高熾略一思索,又問:“他是穿的官服還是常服?”
“官服!”
朱高熾在殿上徐徐踱了幾步,吩咐道:“去,請他進來!”
乙一欠了欠身,轉身就往外走。不一會兒,便引了陳瑛進來,陳瑛束冠革帶,衣著隆重,上得殿來,看見朱高熾站在那兒,連忙屈身下拜:“臣陳瑛,見過太子!”
朱高熾道:“陳大人請起,孤雖監國,卻非人君。若無十分的要緊事,不宜官邸相見的,不知陳大人今日來,是有什麼要事麼?”
“老臣正有要事稟奏太子!”
陳瑛緩緩站起身,沉聲道:“雲南糧荒,危及安南,太子高瞻遠矚,為濟雲南百姓,解安南之危,著令召商中納,這本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事,更關乎著安南戰事的成敗。可是因為有利可圖,卻有許多權貴達官,或赤膊上陣、或委託親眷,從中漁利。”
朱高熾動容道:“竟有此事?”
陳瑛道:“是,公侯、都督……許多人家,都令家人子弟運米中鹽,他們若願往雲南運米,濟百姓之危,原也沒有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