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一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8章 突厥又亂了,推背圖之大唐帝國,鹿門一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十四日,李世民下詔令李積率領六萬步騎與鑾駕在幽州會師後,就向定州進發。就在這個節骨眼時,突厥人又亂了。

當初,李世民派遣突厥俟利苾可汗(李思摩)率領十餘萬突厥人北渡黃河,到塞南草原建立新突厥汗國。薛延陀珍珠毗伽可汗擔心他的鐵勒部落會叛歸李思摩,內心十分不滿,趁著李世民將去泰山封禪之機,派遣二十萬軍隊去攻打李思摩。李世民派遣使者下敕令,告誡雙方不得相互攻伐。薛延陀珍珠毗伽可汗回答說:

“天可汗有命,怎敢不聽從?然而突厥人反覆無常,不可相信他們。當年突厥汗國沒有滅亡的時候,突厥人年年侵犯大唐,殺死的人成千上萬。臣以為天可汗打敗他們並滅國後,應將他們作為奴婢,賜給大唐百姓,卻反而收養他們,如同對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對他們的恩德無以復加,最後結社率還是反叛了。臣蒙受深厚的皇恩,請求替天可汗誅滅他們。” 於是薛延陀人執意攻打突厥人,被李積率軍打得大敗而歸。

李思摩率領突厥人北渡黃河後,擁眾十餘萬,精兵四萬人,但是突厥人不太服從李思摩的管理,軍隊都不服從命令。

正月十四日,夏州發來急報:

“塞南有五萬餘突厥人背叛了李思摩,南渡黃河,向大唐請求居住在勝州(今內蒙古鄂爾多斯)與夏州(今內蒙古河套地區)之間。

李思摩因突厥兵眾叛逃事件而失職,現隻身到幽州請罪。”

李世民急忙召來群臣們商議此事。

群臣們都認為:“

“聖上剛要遠征遼東,又在黃河以南地區安置突厥人,而這些地區距離長安很近,怎麼能不擔心留下後患呢?請求聖上留在洛陽鎮守,派遣將領們東征高麗。”

李世民說道:

“突厥人也是人,其性情與大唐百姓沒有多大的差別。君主擔心仁德、恩澤不施及百姓,而不必對胡族人橫加猜忌。大凡廣施恩澤,則與四方胡族人親如一家;多加猜忌,則親骨肉也不免成為仇敵。隋煬帝暴虐無道,早已失去人心,征伐遼東之時,人們都砍斷手足來逃避兵役。後來楊玄感在黎陽率領運送糧餉計程車兵造反,這並不是因胡族人制造的禍患。

朕如今征伐高麗,向天下招募勇士,往往是招募十人卻得到了百人的響應,招募百人卻得到千人的響應,而那些沒能從軍的,都激憤嘆息,憂鬱不樂,這豈能與隋煬帝東征招致民怨所相提並論呢?突厥現在積貧積弱,我大唐收容、撫養他們,估計他們會感恩戴德、銘心刻骨的,怎麼肯再作亂為患呢?況且他們與薛延陀風俗習慣、語言相同,他們不向北投奔薛延陀卻南下投奔我大唐,可見其出於真情。”

說著,李世民回頭對褚遂良說:

“你是掌管起居注的,記上我的話,從今往後十五年,保證不會有突厥的禍患。”

李世民不甘心地看看袁天綱,問道:

“袁愛卿,你說說如何安撫這些叛逃的突厥人?”

袁天綱建議:

“孔子說過:有教無類!在十餘萬突厥人中,結社率帶著四十餘突厥人謀反,這只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們不能因一小撮突厥人謀反而因噎廢食、懷疑到全部突厥人。臣有一個建議,可以讓這些叛逃到黃河以南的突厥人,確保邊境安寧。”

“你說說看。” 李世民說道。

“臣建議:突厥人素來不服從李思摩,而阿史那設爾在突厥人中威望很高,可以詔命阿史那社爾為夏州都督,負責安撫、管理這些突厥人,然後從這些突厥人中挑選五千人,組成一支生力軍,由阿史那社爾率領,隨聖上出征攻打高句麗。

至於李思摩因突厥兵眾叛逃而失職問題,可以讓他到幽州,留在徵高麗大軍中效力。”

李世民聽罷,點頭稱是。於是下詔:

“任命阿史那社爾為夏州都督,負責將黃河以南的突厥人安置在勝州與夏州之間,雲麾將軍袁天綱協助阿史那社爾前去招募五千突厥精銳之士隨軍出征;

任命李思摩為右武衛將軍,留在出徵大軍戴罪立功;

詔命左賢王阿史那忠負責管理塞南地區六萬餘突厥人。”

接到詔命後,袁天綱隨同阿史那社爾一起立即啟程,前往安撫叛逃到黃河以南的突厥人,經過七日的日夜兼程,到達了黃河以南突厥人的放牧地。

這些突厥人一見到阿史那社爾,都紛紛熱情地向其行禮。阿史那社爾立即召集突厥首領們聚在一起開會,當場宣讀了聖上下的《親征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