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一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修撰《氏族志》,推背圖之大唐帝國,鹿門一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及把科舉制度貫徹下去,將一大批庶族地主出身的讀書人作為新鮮血液注入到大唐帝國的官僚隊伍中,打破這五大門閥士族政治、文化的壟斷地位。”

“此計甚妙!” 高士廉連聲讚歎。

從高府回來,高淑行就向袁天綱問了一個問題:

“先生,在一千多年後的文明社會,還存在門閥士族嗎?”

,!

“在民國時期,存在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控制了國家的全部經濟命脈,大肆吸吮民脂民膏,最後搞得天怨民怒,民國政府迅速垮臺。我生活的年代,門閥士族早就被打倒了,人人生來平等,知識分子想進入仕途,必須參加科舉考試。但是……” 袁天綱解釋說。

“但是什麼?” 高淑行好奇地問。

“但是在我國的鄰國天竺,那時候叫印度,三千多年還實行種姓制度。自殷商時代開始,至大唐時期,一直到一千多年後的文明社會,人一出生就被分為三六九等。” 袁天綱說道。

“什麼叫種姓制度,跟門閥士族一樣嗎?” 高淑行繼續好奇地問。

“比門閥士族還不合理!天竺國將人分為四大種姓,第一等級是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階層;第二等級是剎帝利,主要是國王與軍事貴族;第三等級是吠舍,主要是普通的雅利安平民;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是當地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第五等級是達利特,就是指賤民,屬於不可接觸的階層。”

“真是不可思議!三千多年了,難道那些低種姓人不能像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高淑行不解地問。

“沒有!三千多年了,他們都沒有反抗。因為他們信仰印度教,認為今生吃盡苦,來世投個好胎。”

高淑行聽罷,連連搖頭,深感不可理喻。

三個月後,高士廉、韋挺、岑文字重新修訂好《氏族志》,共收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李姓皇族為第一等,外戚其次,五大門閥士族降為第三等。

高士廉、韋挺、岑文字將此書呈獻給李世民,經過李世民親自審定無異議後,詔命將《氏族志》頒佈天下。

:()推背圖之大唐帝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修之風流邪神

放縱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