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一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唐太宗想封禪泰山,推背圖之大唐帝國,鹿門一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月十日,國子監博士劉伯莊、睦州刺史徐令言等都上奏章建議李世民封禪泰山。李世民看到他們的奏章,這次有些心動了,於是下令秘書少監顏思古、諫議大夫朱子奢等人研究封禪儀典。顏思古和朱子奢與一些名儒引經據典,博採眾議,終日爭論不休,也沒有制定出封禪的儀典來。

於是,李世民又指派房玄齡與楊師道博採眾議,商議出一個封禪儀典:

首先,在泰山腳下,設一個昊天上帝壇用來祭祀昊天上帝,祭壇長一十二丈,高一丈二尺。在昊天上帝壇舉行祭祀儀式,目的是向上天宣告封禪之事,具體祭祀儀式流程已制定。

其次,等祭祀儀式完成後,再登上泰山封禪。房玄齡、楊師道他們商定做封禪玉牒,玉牒長一尺三寸,厚五寸。玉檢厚二寸,裡面大小正好能裝下一個玉牒。擬定的玉牒文:

“金玉重寶,質性貞堅,宗祀郊禋,皆充器幣,豈嫌華美,實貴精確。況乎三神壯觀,萬代鴻名,禮極殷崇,事資藻縟。玉牒玉檢,式韞靈奇,傳之無窮,永存不朽。”

此外,房玄齡與楊師道商定的封禪儀典還包括玉策、金匱、泰山上圓壇、圓壇上土封、玉璽、立碑、設告至壇等。

朝堂上,李世民看著房玄齡與楊師道上奏的封禪儀典,故作姿態推辭說:

“隋朝滅亡,天下大亂。朕提三尺劍,數年之間,征伐四方,統一天下。突厥汗國雖然強盛,經常侵擾大唐百姓,現在也被朕滅國,頡利可汗也被俘獲,投降的突厥人,也被朕像對待大唐百姓一樣安置。朕自登基以來,重用賢臣,有功必獎,有過必罰。數年時間,朕將大唐帝國治理成貞觀盛世。不是朕自己誇耀自己,近年來年年風調雨順,農業豐收。按照朕的功績是應該登泰山封禪,以告慰天地,但是大唐建國不久,天下大亂剛大治,百姓還較窮困,封禪需要花費大量錢財,所以朕不主張封禪。”

群臣們都聽出李世民想封禪,但欲擒故縱,故作姿態。於是群臣們紛紛上奏章請求李世民接受民意,同意封禪。就在李世民順水推舟準備恩准同意封禪時,魏徵卻不合時宜地出列上奏:

“朝堂上文武百官均奏請封禪,臣獨認為:群臣都以封禪為帝王盛事,朕認為不可。若天下安定,百姓家豐衣足食,雖然不封禪,也沒什麼問題!秦始皇封禪,而漢武帝不封禪,後世人會認為漢武帝沒有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大嗎?況且封禪何必非要去泰山?所以說,臣認為沒有必要透過登泰山封禪,才能證明自己是賢能之君,也沒有必要登泰山封禪,才能表達對天地神只的誠心。”

李世民本來故作推辭後,就準備順水推舟下詔命同意封禪。但是聽到魏徵的奏言後,內心非常憤怒。於是,李世民氣勢洶洶地質問魏徵:

李世民問道:“你不想讓朕封禪,是認為朕的功績不高嗎?”

魏徵回答道:“聖上的功績很高!”

李世民又問:“你是認為朕的品德不高嗎?”

魏徵回答道:“聖上的品德很高!”

李世民又問:“你是認為天下不安定嗎?”

魏徵回答道:“天下安定!”

李世民又問:“你是認為四周的國家不服大唐嗎?”

魏徵回答道:“四周的國家威服大唐!”

李世民又問:“你是認為農業五穀不豐登嗎?”

魏徵回答道:“農業五穀豐登!””

李世民厲聲道:“那你為何不同意封禪?”

魏徵徐徐而言:

“聖上雖然有上述功績,但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後,大唐人口只及隋朝人口的三分之一,國家倉庫糧食不多。然而聖上登泰山封禪,隨行人數必然很多,沿途花費必然巨大,國家財力必然空虛。現在聖上想封禪,則需要各國使者都跟著去參加封禪儀式,他們如果看到大唐境內人口稀少,人民生活困苦,讓外國使者都看到大唐帝國的虛實,這樣是圖虛名而遭實禍,建議聖上放棄封禪。”

李世民沉默一會,說道:“封禪一事,容朕考慮考慮。”

二日後,在朝會上,當李世民與群臣正再議封禪之事時,有河南道、河北道的地方官員上急奏:河南道、河北道數州發大水,淹沒萬畝良田,有十餘萬百姓受澇災而流離失所,僅洛陽一地就淹死百姓六千餘人。

李世民一聽奏報,立馬眉頭緊鎖,下詔命:“急命戶部從含嘉倉調運糧食到受災州縣賑災;免除受災州縣今年一年的稅賦與勞役。”

下完詔命後,再商議封禪一事時,李世民對於封禪就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