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滴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現實與生活(七十五),善良與真誠,你滴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都有哪些需要調整的不當信念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一個人的信念實在太多了,因人而異。
因此,今天的文章,我想跟你分享幾條常見的不當信念,希望能夠幫你更好地正視它們、理解它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1.我的每一天都必須卓有成效,否則就是浪費時間。
許多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晚上睡覺前,告訴自己:哎呀,今天什麼都沒幹,明天一定要好好努力;
第二天醒來,依舊像前一天一樣,閒逛,摸魚,度過毫無變化的一天;
然後,到了晚上,又後悔了,告訴自己:我怎麼這麼沒用,今天怎麼還是什麼都沒幹,明天不能這樣了……
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報復性熬夜」,由於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幹,不願意結束這一天,不願意上床睡覺,而是強撐著熬夜,讓自己在心理上覺得賺了。
但是,這樣只會導向一個惡性迴圈:你越是對自己不滿意,越是責備自己、「報復性熬夜」,你的壓力就會與日俱增,狀態越是不佳,更加難以去做出有用、有價值的事情。
實際上,生命的樂趣在於什麼呢?它並不在於某個結果,而是在於我們度過每一天的過程中每時每刻的體驗。如同我在 4條非常有用的生活理念中所引用的詩句「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如果每一天你都生活在壓力和驅趕下,你又如何能快樂呢?
我們並不是因為做成了某件事、獲得了某個成就而快樂,而是因為我們切切實實地享受當下的每分每秒而感到快樂。當你苛責自己的時候,你其實也就相當於拒絕了去享受生命。
不妨把這個信念轉變一下,換成:
我每一天所實際做到的事情,就是我能夠做到的事情。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做得更多,那很好;如果不能,也沒關係,因為這就是我的常態。
打個比方。假設你狀態好的時候,一天的有效工作時間是8個小時;而狀態不好的時候,可能只有2-3個小時。在這個情況下,很多人會怎麼做呢?會把自己最好的狀態當成一種「常態」,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夠有效工作8個小時——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合理的常態是什麼?是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在沒有壓力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下,你每天有效工作時間的平均數。
這是一個極其淺顯的道理,但許多人難以接受這個事實。他們總會想著:我不應該這麼懈怠,我如果能多做一點就更好了——如果你能夠多做一點,那麼你壓根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正是因為你無法逾越你客觀所存在的「常態」,才產生了這個問題。
不妨給自己鬆鬆綁,不要過度地苛責自己,而是在接受自己「常態」的基礎上,去想辦法:既然我的常態就是如此,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我的常態?
比如:如果我是因為精力不濟,那麼是否可以透過運動和調整作息來提高?
如果我是因為缺乏興趣,那麼是否可以透過換一個工作、調整賽道來改變?
如果我是因為生活單調,那麼是否可以拓展一些可能性,找到業餘時間能做的事情?
……
諸如此類。先把自己的信念調整到一個合理的、適當的水平上,再在這個基礎上去考慮有效的行動,而不是沉溺在懊惱和自我批評中,這才是治本的方式。
我必須控制生活的一切方面,否則就會出問題。
很多人常常有這麼一種思維:我必須控制生活中的一切,不能允許任何失控的狀況發生,也不能允許任何差錯和意外發生,否則就會對我的生活造成衝擊。
這樣的人往往有一個共性,就是特別不敢去嘗試新事物。無論是拓展一項業務,開始一個專案,嘗試一種轉型……對他們來說,不可預料的意外是最可怕的,必須絕對避免。
但這麼一來,他們很容易陷入一種困境:一方面,長期處於某種生活模式裡,很容易變得狹隘、單調、無聊;另一方面,又特別害怕做出改變,不願意探索未知。這導致他們往往都有一種「被推著走」的感覺,走一步停一步,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警惕,害怕遭受任何意外衝擊。
這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始終生活在警惕所帶來的慢性壓力之下。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可能會發現,他們往往會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不滿意」,對現狀不滿,但又難以邁出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