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春晚導演找上門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七章 春晚導演找上門,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等待貴客臨門了。
“咚咚。”
敲門聲響起,然後辦公室的門開啟了。
馬嘟嘟帶著鄧在軍走了進來。
鄧在軍穿著厚實的東衣,面容慈祥,說起話來更是一臉笑容,“姜老師,老太婆要叨擾您了。”
“鄧導啊,快進來坐。”姜玉樓立馬起身熱情地招呼。
幫她把東衣外套掛在衣架上,又招呼老太太坐在沙發上。
馬嘟嘟很有眼色的離開,還把辦公室門關上了。
鄧在軍坐下後看著姜玉樓一陣失神,饒是她來之前見過他的照片,也從王福林口中打聽了一些訊息,也沒想到他是這麼年輕有為。
不過年輕好啊,越是年輕,越能證明他的成功是真才實學。如此一來,她的把握更大了。
定了定神,鄧在軍笑容滿面道:“姜老師,前面電話裡我說了一些,臺裡有個活動需要您幫忙。”
“誒呦,您可別用您您您的稱呼我了,這不是折煞我嘛。您要是願意,叫我玉樓就好。”
聞言,鄧在軍臉上的笑容越發和善了,“那我就託大,叫你玉樓了。”
“這才對嘛,鄧導。”姜玉樓笑了笑,給她倒了一杯茶,然後才詢問道:“您說吧,以我和央視的關係,有什麼事能幫我肯定義不容辭。”
辦公室很暖和,鄧在軍只是坐了一會兒,身上的寒意便少了許多。
她握端著茶杯,抿了一口茶,這個年代人也不興奢侈茶葉,喝不出來區別,只覺得挺好喝,解渴解乏。
暖了暖身子後,鄧在軍才開口道:“玉樓啊,最近我們臺里正在籌備央視職工迎新春文藝晚會,我和老黃是導演,也是負責人。這次我過來,就是想請你出山,給我們當個顧問的。”
幾乎是一瞬間,姜玉樓便明白她說的是什麼了。
什麼職工迎新春文藝晚會,這分明是“春晚”嘛。
姜玉樓陷入了回憶,從什麼時候起,有了春晚這個概念?
似乎就是這一屆吧。
他之所以這麼酌定,這個職工晚會是春晚,也有個原因,鄧在軍如今在央視的地位舉足輕重,眼下已經是十二月下旬,距離最近的兩個大的節日,一個是元旦、一個是春節。
元旦晚會明顯來不及了,那麼顯而易見的是,她口中的晚會只能是春晚了。
晚會這個詞,對於這個年代的國人來說,並不陌生。
不論是國企,還是單位,每逢大節都喜歡搞個晚會上下同樂。
但有了春晚這個概念就不同了,這是國內第一次直播綜藝晚會,影響巨大。
果然,鄧在軍說起了她要組織的這臺晚會的詳細資訊,而這還要從擔任央視文藝部歌舞組導演的黃一鶴接到了臺長王風的一個電話說起。
1960年初中央電視臺就舉辦過春節晚會,只是因為規模小,沒有形成多大影響。
1979年的春節晚會,應該是有較大反響的一屆晚會。那時,國內剛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家的經濟發展面臨歷史轉折關頭。為了鼓舞群眾,中央電視臺下了很大功夫,認真組織了大規模的《迎新春文藝晚會》。
鄧在軍與楊潔在執導這臺晚會時,採取了“茶座”的形式,還安排了當時少見的交誼舞。
晚會上,李光曦的一曲《祝酒歌》,唱得人們熱血沸騰,紅遍大江南北。
此後,每年都有不同規模和形式的新春晚會。
今年,剛擔任央視臺長的王楓找到中央電視臺文藝部導演的黃一鶴,建議他擔任明年央視職工迎新春文藝晚會導演,而黃一鶴則建議採取觀眾電話點播節目的形式,並採取現場直播的形式實現與觀眾的互動。
直播是專屬於電視的特色,王楓在臺裡專門召開了會議,經過一番商議之後,便採納了他的提議。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個時候中國電視界尚沒有過直播大型晚會的經驗,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
為了支援黃一鶴的工作,臺裡的其他幾位重量級編導都跟著動了起來,其中就包括之前負責過《迎新春文藝晚會》的鄧在軍。
眼下,春晚的節目安排才剛剛有了個輪廓,還是跟前幾屆一樣,以包括歌舞表演、相聲評書、戲曲演出、觀眾互動等環節為主。
“那您這次找我來是……”姜玉樓問道。
鄧在軍說道:“這次晚會大的環節還是跟以前差不多,但我們編導組還是想推陳出新的。只是怎麼推陳出新,我們還沒有頭緒,就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