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首屆茅獎獲得者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五章 首屆茅獎獲得者,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誕辰,當時有人建議設立“魯迅文學獎”,可直到5年之後才得以設立,首次評獎則已經是1997年了。
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並稱為“四大文學獎”的老舍文學獎創立於1999年,曹禺戲劇文學獎則於1994年由全國優秀劇本獎更名而來。
這個年代文學評獎活動很是熱鬧,人們對那些文學獎項的熱情超乎想象。此時互動方式並不發達,讀者用郵寄的方式投上屬於他們的文學選票。
比如說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活動,1978年,承辦方收到讀者來信10751件、“評選意見表”20838份,到了1979年,一百天內共收到“選票”257885張,1980年的數字則是400353張。
在這個年代,一部作品有沒有入選,都能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的話題。更別說茅盾文學獎從成立之初便意義重大,參與人數之廣更是冠絕當時,當獲獎作品和作家名字登報後,立刻在全國掀起了熱議。
文壇和民間針對茅盾文學獎的討論一片熱絡,而與此同時,姜玉樓也接到了評委會來電,通知他頒獎大會的時間,以及要做何種準備等等。
七位獲獎作家都提前接到通知,主辦方給了他們充足的時間參加這次的頒獎儀式。
姜玉樓獲獎,社裡也是歡欣鼓舞。
茅盾文學獎的評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之前關於姜玉樓是否能獲得首屆文學獎的話題一直就是國文社所有人的焦點之一,如今總算是塵埃落定了。
雖然此時茅盾文學獎還沒有後世的地位,卻不妨礙眾人生出對姜玉樓的敬仰之情。
什麼,你看不起茅盾文學獎,那你也寫一部長篇小說拿個獎讓我們看看啊?
之前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姜玉樓都拿過獎,唯獨長篇小說獎沒有,現在拿了茅盾文學獎也算沒有遺憾了。
於是,他們一見姜玉樓,便極盡恭維。
“社長,恭喜得獎!”
“社長,您這麼年輕得獎,也算開茅盾文學獎之先河了!”
“社長這回算是給咱們《最文學》爭光了!”
“揚眉吐氣啊,以後社長就是咱們雜誌社的活招牌!”
姜玉樓收穫如此多讚譽,自然很開心,他也是懂與民同樂的。當場宣佈,等拿到獎後請整個雜誌社的人吃飯。
“哦!哦!哦!社長萬歲!”
編輯們瘋狂了,姜玉樓這手筆太大了,他們很難不擁戴啊。
“好了,大家都安心工作吧,想要吃飯,總要工作幹得好才行,要不然社長請客你們能安心吃下肚嗎?”
有人扮紅臉,就得有人扮白臉,宋文就是這個扮白臉的。
他一發話,編輯們也不敢反駁,更不敢炸毛,全都乖乖回到工位上,重新面對堆積如山的投稿。
姜玉樓不由感嘆,今年可謂豐收之年。獲獎之多,今後不一定能比得上。
電影方面他在威尼斯得了最佳劇本獎(也叫最佳編劇獎),還有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還有即將拿到的茅盾文學獎。
獲獎之多,真可謂前無古人了吧。
他有些小得意,迫不及待地找人分享心中的喜悅。
於是,姜玉樓回到辦公室後,當即就給唐月雯打了一通電話,將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她。
從她的聲音就能聽出來,女孩很為他高興,不甚至感覺比他本人還高興。
兩人說了不少情話,這些話要是別人說,他都感到尷尬,可是自己說起來卻沒有那種尷尬,有的只有溫馨和愛。
相互囑咐一番後,兩人才同時結束通話電話。
結束通話電話後,他嘴角還帶著笑意,甜太甜了,難怪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才子佳人沉醉於愛情的甜蜜之中。
之後幾天,他陸陸續續接到不少電話,都是恭喜他獲獎的。
有其他雜誌社的朋友,也有劉所拉那些老朋友,更有甚者,還有媒體想要採訪他。
對於採訪,他不喜歡,但也不會反感。
他的身份就意味著不可能與世隔絕,必要的採訪是少不了的。
於是,他也接受了採訪。
不過接受哪家媒體採訪他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主要就是《燕京日報》和《文藝報》,一個是面向燕京本地,一個則是面向全國的文藝愛好者。
在採訪中,他自然是大談感想,將王碩這個內容提供者來出來亮亮相的同時,也說到自己會購買另外幾位獲獎者的著作,觀看云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