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紫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間奏,鋼鐵火藥和施法者,尹紫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去,輪番試探、拉扯帕拉圖人。
這種戰術或許能夠驅散烏合之眾,但卻無法動搖羅納德率領的“哀兵”。
正是因為有這些滿腔怒火、自願參戰的男人,羅納德才敢放手一搏。
鐵峰郡民兵靠河結陣,以拒馬和柵欄抵擋蠻子的衝擊。
他們的北側是內凹的河道,東側是一處因為河岸塌陷出現的土臺。
土臺的形狀有點像梯田,高度大約有一米左右。越靠近河岸落差約大,越靠近內陸落差越小。
鐵峰郡民兵沒有佔據土臺,這導致他們處於不利的位置。
反觀特爾敦人在土臺之上馳騁騎射,倒是佔了幾分居高臨下的便宜。
見帕拉圖人的陣型沒有鬆動的跡象,觀戰的青翎羽[朵歹]收起白色馬尾旌旗,打出了紅色馬尾旌旗。
如同是散而復聚的蜂群,特爾敦輕騎重新集結,在鐵峰郡農夫的拒馬陣前方列成橫隊。
雖然羅納德少校實戰經驗不多,但他不可能認不出這是什麼,他大吼提醒部下和民兵:“蠻子要用泰基斯戰法!”
肅殺的號角聲中,特爾敦戰線的最右端率先動作,其他頭領依次跟隨。
特爾敦輕騎如同是一條長蛇,以逆時針的方式環繞拒馬陣飛馳,死死勒住帕拉圖人。
與此同時,特爾敦一方的披甲重騎仍舊蓄勢待發。
羅納德的拒馬陣被特爾敦輕騎“裹”住,轟雷似的馬蹄聲壓得人近乎窒息。
西面八方傳來的不僅僅是蹄聲,還有響箭的刺耳尖嘯。
一個扶著門板的中年農夫不聲不響地栽倒,一支無羽箭插在他的後頸上,還在微微顫抖。
特爾敦人環繞拒馬陣馳射,沒有任何死角,鐵峰郡人的盾牌已然失去大半效用。
環繞、騎射,這就是帕拉圖人口中的“泰基斯戰法”。
其可怕之處不單是無射擊死角,更使得帕拉圖人無時無刻不處於特爾敦弓騎的射程之內。
一擊脫離式的掠陣騎射,留給騎手的射擊視窗極其短暫,每次掠陣至多不過放三四箭。
而環繞拒馬陣飛馳的特爾敦輕騎卻可以無限制地施射,直至把箭囊射空。
面對泰基斯戰法,最好的策略莫過於給戰士披甲,並用大量投射武器還擊。
盔甲和遠端武器……這兩樣東西羅納德手上都很缺少。
民兵用獵弓和投石索艱難反擊,每個特爾敦人落馬都要十條下鐵峰郡人的性命來換。
目睹民兵接連中箭倒下,羅納德少校幾乎快要咬碎牙齒。
泰基斯戰法意味著一刻不停歇地賓士,特爾敦人的戰馬的體力正在迅速消耗。
下鐵峰郡人的拒馬陣搖搖欲墜的同時,特爾敦輕騎也逐漸顯露頹勢。
終於,羅納德看到越來越多的特爾敦戰馬就連躍上膝蓋高的土臺都極為吃力。
“風笛手!”少校大吼。
民兵沒有軍鼓,更沒有軍號,只有兩把風笛充當傳令工具。
風笛手聽到命令,深吸一口氣,使勁夾住氣囊。他們不會吹軍用旋律,所以少校只要他們能吹出動靜,越響越好。
轟隆的馬蹄聲、響箭的尖嘯、垂死人類的呼喊和慘叫……嘹亮、銳利的風笛聲穿透了戰場的嘈雜,傳進每個人耳中。
這種聲音實在太過奇特,以至於沒有人會聽錯。
特爾敦人不明所以,而鐵峰郡的農夫們緊緊握住武器——風笛一響,就是總攻的時刻。
“亞當·奧爾托拉尼少尉!”少校厲聲暴喝。
亞當用一聲咆哮作為回應。
拒馬陣朝著河道的一側的拒馬忽地被搬開,亞當帶著他的部下——所有見過血的民兵——衝出拒馬陣,踏著沙灘和河水,兇狠地插進特爾敦輕騎的奔流之中。
與此同時,另外一部分民兵抬著尖木樁湧出拒馬陣,在拒馬陣與河水之間樹起一道屏障。
好似天崩地裂的一斧頭斫下,纏繞在帕拉圖人身上的巨蛇霎那間被一劈兩斷。
尖木樁外面的特爾敦輕騎茫然地回望,不知發生了什麼。
被困在尖木樁、河道、臺地和帕拉圖人之間的特爾敦輕騎霎那間從“包圍兩腿人”變成“被兩腿人包圍”,肝膽俱喪。
又有反應不及的特爾敦輕騎沒能勒停戰馬,一頭扎進這塊死地。
對於泰基斯戰法,與赫德人互相攻殺上百年的帕拉圖人同樣瞭解。
某種程度上來說,作為受害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