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二章 冠冕黨爭,外戚甄氏!,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當司馬懿以為屯田之事即將塵埃落定,可以稍稍鬆一口氣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卻悄然醞釀。
這次,挑起事端的並非六郡之內的世家,而是來自中山郡的甄氏——一個原本遊離於此次徵用計劃之外的顯赫家族。
中山甄氏,自漢末以來便是北方大地上不可小覷的力量,尤其在曹叡登基後,因甄后之故,更是權勢熏天,其觸角早已越過中山郡的界限,深入到常山、鉅鹿、安平三郡,幾乎成了冀州士族的領頭羊。
如今,司馬懿要在這些區域徵用土地與人口,無疑是在太歲頭上動土,直接觸動了甄氏敏感的神經。
甄后之侄,甄像,一個年輕氣盛、野心勃勃的青年才俊,對司馬懿的這一舉動尤為不滿。
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對甄氏家族利益的侵犯,更是對冀州士族地位的挑戰。
於是,他決定採取行動,扞衛家族的榮耀與利益。
甄像身著一襲華麗的錦袍,彰顯著家族的尊貴。
他面容俊朗,但此刻卻眉頭緊鎖,眼中閃爍著怒火。
在書房內,他揮毫潑墨,寫下了一封措辭激烈的奏摺,直指司馬懿以屯田為名,實則行黨爭之實,意圖打壓冀州士族,鞏固個人權勢。
“哼,司馬懿,你以為你的計謀能瞞過天下人?我甄像定要讓你原形畢露!”甄像將筆重重一擲,墨水四濺,彷彿是他心中憤怒的寫照。
這封奏摺很快被送往了洛陽,呈到了曹叡的案前。
曹叡看到甄像的奏摺,他眉頭緊鎖,心中五味雜陳。
一方面,他深知司馬懿的能力,對其寄予厚望;另一方面,甄氏作為外戚,勢力龐大,也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朝堂之上,因此事而分成了兩派。
一派支援司馬懿,認為他屯田之舉是為了國家大計,不應受到阻撓;另一派則站在甄氏一邊,認為司馬懿此舉別有用心,要求徹查真相。
朝局因此動盪不安,人心惶惶。
司馬懿得知此事後,心中雖有不悅,但表面上仍保持著冷靜與沉穩。
此時任何衝動的舉動都可能將局勢推向更復雜的境地。
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往洛陽,向曹叡解釋清楚一切。
臨行前,司馬懿站在庭院中,望著天空中飄落的雪花,心中思緒萬千。
他深知,此行兇多吉少,但為了國家的未來,他必須去試一試。
“父親,您一定要小心啊!”司馬昭站在他身旁,眼中滿是擔憂。
司馬懿微微一笑,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放心吧,為師自有分寸。”
說完,他轉身踏上了前往洛陽的馬車。
在洛陽的皇宮中,司馬懿見到了曹叡。
他詳細闡述了屯田的必要性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深遠影響,同時也不避諱地提到了甄氏等世家的阻撓。
他言辭懇切,邏輯清晰,讓曹叡對他的信任又加深了幾分。
然而,甄氏的影響力畢竟不容小覷。
曹叡在聽取了司馬懿的陳述後,雖然心中有所傾向,但並未立即做出決定。
此事關乎重大,需要更加審慎地考慮。
在這段時間裡,甄像並沒有閒著。
他四處奔走,聯絡盟友,試圖透過輿論壓力迫使曹叡做出有利於甄氏的決策。
他還暗中派人監視司馬懿的一舉一動,企圖抓住他的把柄。
然而,司馬懿卻彷彿消失了一般,除了必要的朝會外,幾乎不再出現在公眾場合。
此時的沉默比任何言語都更有力量。
他在暗中運籌帷幄,透過各種渠道向曹叡傳遞著有利於自己的資訊。
終於,在一個月後,曹叡做出了決定。
他秘密召見了司馬懿,將一份密詔交到了他手中。
密詔上寫著:“朕深知卿之忠誠與能力,屯田之事關乎國運,卿可放手去做,不必有所顧忌。甄氏之事,朕自有處置。”
拿到這份密詔,司馬懿懸著的心這才放下去。
可以安心的屯田了。
不過
一想到這些冀州士族,不免讓他心中升起幾許陰霾。
和這些蟲豸一起,怎麼能治理好魏國?
好在陛下尚且英明,否則,冀州不必漢國來攻,便自行潰散了。
在太極殿那幽深而莊嚴的大殿內,冬日的寒風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宮牆,帶著刺骨的寒意,與殿內凝重的氣氛相得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