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五章 天子北巡,大勢所趨!,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令人垂涎欲滴。

有烤得金黃酥脆的烤鴨,外皮酥脆,內裡肉質鮮嫩;有燉得軟爛入味的羊肉,香氣撲鼻,入口即化;還有各式各樣的時令蔬菜,清新爽口,解膩開胃。

每一道菜都凝聚著廚師們的心血與智慧,讓人在品嚐美味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幷州的風土人情。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梁習藉著酒意,向姜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將軍帶著大漢天兵,幷州已經不需要在下了。某願自請前往長安,拜見陛下,以表歸順之心。”

他的目光灼灼地看向姜維,心中卻五味雜陳。

他之前仔細想了一下,姜維不願意讓他帶著幷州投降,或許是怕他佔了功勞。

既然如此,他主動提出離開幷州,去長安做個富家翁,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然而,姜維卻哈哈一笑,打破了沉默:“梁公執掌幷州數年,對這裡瞭如指掌。此番收復幷州,還需要梁公援手,豈能輕易離去?”

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彷彿能穿透人心。

梁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期待。

他沒想到姜維會如此看重他,這讓他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於是,梁習便將幷州各郡縣的情形一一告知姜維。

他詳細描述了各地的人口分佈、豪強勢力、兵力部署以及性情特點等,每一個細節都毫不保留。

姜維聽得認真,不時點頭表示贊同。

他的心中已經開始謀劃收復幷州其餘郡縣的計策了。

要真正統一併州,不僅需要武力征服,更需要智謀與策略。

而梁習的這些資訊,無疑為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隨著談話的深入,梁習逐漸放鬆了戒備,他開始真心實意地為姜維出謀劃策,希望能為收復幷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既然投靠了大漢,他便是漢臣了,能在漢廷之中爬到更高的位置,何樂而不為呢?

而姜維也以更加誠懇的態度回應著梁習,兩人之間的關係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他們不再是敵人,而是攜手共進的盟友,共同為著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宴會在歡聲笑語中接近尾聲,但姜維與梁習的談話卻還在繼續。

另外一邊。

在弘農郡的廣袤大地上,春意已悄然降臨,萬物復甦,生機勃勃。

大漢天子劉禪,身處華陰城的行宮之中,已逗留了數月之久。

這裡,遠離了戰場的硝煙,卻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軍事情報。

行宮之內,裝飾雖不奢華,卻也別具一格,盡顯漢家風範。

劉禪坐在龍椅之上,身著黃袍,頭戴冕旒,眉宇間透露出幾分帝王之氣。

他的目光深邃,彷彿能穿透層層迷霧,直視那未知的未來。

此刻,他正凝視著下方,等待著丞相諸葛亮的回答。

諸葛亮,這位被譽為“臥龍”的智者,身著丞相袍服,手持羽扇,眉宇間卻難掩憂愁之色。

眼前的局勢異常嚴峻。

東征弘農的大軍,原本應是主攻方向,卻因北面戰線的迅速推進,而變成了偏師。

鎮守弘農的司馬懿,以謹慎著稱,其用兵之道,如磐石般穩固,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拿下弘農的可能。

“陛下,糧草已經告急。”諸葛亮的聲音低沉而沉重,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擊在劉禪的心上。

糧草是軍隊的命脈,一旦斷絕,後果不堪設想。

而此刻,正值春耕時節,關中大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若繼續征戰,不僅會影響春耕,更可能引發民怨。

劉禪聞言,微微頷首,神色凝重。

他自然知道諸葛亮的話是真的,北面的迅速進展,雖然振奮人心,但也讓糧道變長,糧草的損耗加劇。

加之現在春耕在即,關中百姓的生計也不能不顧。

然而,若此時撤軍,被他吸引到弘農的十萬魏軍,便會如脫韁的野馬,可能轉戰幽州,或者是幷州,屆時局勢可能又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禪的目光在諸葛亮的臉上停留了片刻,他看到了諸葛亮眼中的堅定與智慧,也看到了那份對未來的擔憂。

這個時候,他必須做出決定,一個既能保證糧草供應,又不影響戰局的決定。

“走武關道,從荊州調取糧食。”劉禪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彷彿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無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