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七章 王者嬗變,風起遼東!,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即,他輕輕拍了拍身上的衣物,那是一襲樸素的素衣,雖無華貴之飾,卻顯得他更加沉穩內斂。

“壽春早已經是是非之地了,能離開此地,哪怕是失去權勢,那也無妨。”

說完,司馬懿轉過身,目光溫柔地落在兒子司馬師的肩上,那雙手,曾握過劍,也曾提過筆,如今卻只是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傳遞著無聲的力量與信任。

“日後壽春之事,皆聽從毋丘儉將軍之言,可知?”

司馬師望著父親那雙深邃的眼眸,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

這一別,或許便是風雨飄搖,但他也明白,父親的決定,從來都不是輕易做出的。

於是,他堅定地點了點頭,聲音雖輕,卻異常堅定:“孩兒明白。”

營帳外,風捲起地上的塵土,天邊的雲彩似乎也預示著即將來臨的變故。

司馬懿最後望了一眼這片他曾奮鬥過的土地,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隨即轉身,大步流星地走向即將啟程的馬匹,背影顯得既孤獨又堅決。

一行三百人,在最快的速度集結,他們都是司馬懿的老部下,也都是洛陽籍人,此番,便相當於回家省親了。

司馬師緊隨其後,他的目光緊緊跟隨父親,心中暗自發誓,無論未來如何,他定要守護好家族,不讓父親失望。

。。。

雪地跋涉二十多日,每一步都似乎在考驗著司馬懿和他的三百士兵的意志與耐力。

寒風如刀,切割著他們的面頰,雪花紛飛,模糊了視線,卻模糊不了他們心中那份對家的渴望。

終於,在這漫長的苦旅之後,他們可以遠遠地望見洛陽的輪廓了,那是一座在風雪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古城,是他們心中溫暖的歸宿。

司馬懿站在雪地上,望著那熟悉而又遙遠的城市,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

他下令就地紮營,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搭建起簡陋的帳篷,生起火堆,試圖驅散這連日來的嚴寒。

乾糧是冰冷的,酒水也是冰涼的,但在這一刻,它們卻成了最珍貴的慰藉。

士兵們圍坐在火堆旁,分享著彼此的故事,笑聲與嘆息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雪地中的一抹溫情。

司馬懿坐在一旁,手裡拿著一塊乾糧,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

儘管日子過得苦,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期待。

到了洛陽,他就能見到久違的妻兒,一家人團團圓圓地過個好年,這對於一個常年征戰沙場的將領來說,是何等的奢侈與幸福。

然而,這份寧靜並未持續太久。

正當眾人沉浸在即將歸家的喜悅中時,洛陽方向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這份難得的平靜。

一隊人馬迅速接近,領頭之人身披鎧甲,手持長槍,正是司隸校尉衛臻。

衛臻來到司馬懿面前,行了一禮,隨即從懷中掏出一份聖旨,聲音洪亮地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遼東劇變,公孫淵嘯聚幽州,已攻克右北平,虎視冀州,威脅我大魏疆土。

徵東大將軍司馬懿,素有平叛遼東之經驗,特此著令,即刻前往漁陽,一年之內,務必平叛公孫氏,安定邊疆!”

司馬懿聞言,手中的乾糧不覺掉落,他愣住了。

這突如其來的命令,如同晴天霹靂,打破了他所有的計劃與憧憬。

他的眼神從洛陽的輪廓上收回,轉而凝視著衛臻,心中五味雜陳。

一年的時間,平定遼東?

“衛臻校尉,”司馬懿沉聲道,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你我皆知,遼東之地,地勢險要,民風彪悍,公孫淵又非等閒之輩,一年之內平定,談何容易?”

衛臻面色凝重,他理解司馬懿的顧慮,但作為傳達聖旨的使者,他只能堅守職責:“大將軍,聖旨已下,國之大事,不可兒戲。陛下對您寄予厚望,望您能以大局為重,速速整裝待發。”

司馬懿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再睜開時,眼中已是一片堅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

果然如此啊!!

但.

朽木迎風而倒,金精百煅不壞。

對他司馬懿來說,此事

是危機,卻也是機遇。

司馬懿站起身,環視著周圍計程車兵,他們的臉上也寫滿了驚訝與不安。

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