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德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冷笑了幾聲,盜墓:下九流,三四德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前除了官方的少數人,外面的世界並不知曉這代不輸石的所有者之中,竟然還有一個成吉思汗的可能性。
因此,對於這種吟詩,大家並沒有感到太大的震撼!
然而,在那間神秘的房間裡,周先生的情況卻不同。當他聽到這句詩的譯文後,幾乎瞠目結舌。
把這兩件事聯絡在一起,難道意味著成吉思汗可能真的還活著不成?
因為詩句中提到了永恆之地,是不是說成吉思汗真的找到了這個地方,所以他一直沒有死去,甚至還能出現在未來的時間線上?
那麼這個所謂的永恆之地指的是雷城嗎?
周先生對此並不能肯定。
他把目光轉向常三,發現此刻的常三全身緊繃。
顯然,這句吟詩也讓他感到了極大的緊張。
於是,周先生直接發問:“韋先生,張先生在講故事前曾提及,他懷疑半截李曾經進入過雷城,那麼你說這吟詩中提到的永恆之地,會不會就是雷城呢?”
聽到這個問題,常三的眼角不禁抽動了一下。
然後回答道:“這個我還真不確定,因為在雷城的時候,我沒聽說過那裡被稱作永恆之地。”
周先生點了點頭,似乎接受了這個含糊其辭的回答。
但他緊接著又問:“雷城的人不知道雷城是永恆之地,似乎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長壽對你們而言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對吧?”
常三意識到,周先生是在暗示他。
如果常三確實是當年指引張大佛爺找到不輸石的人,那他現在應該有一百多歲了。
然而眼前這位常三,看上去分明只有四十歲出頭。
在普通人看來,這就是一種長壽的表現。
常三迅速回應道:“您說得沒錯,雷城本就是一處隱蔽之地,外人不得入內,怎麼評價我們不清楚,或者說,能有機會評價它的人寥寥無幾。”
常三這番話其實是在告訴周先生,雷城並非尋常人能夠輕易見到的地方!
假如正如吟詩所述,鐵木真的大軍全都奔赴了雷城。
那雷城早就不存在了!
成吉思汗的鐵騎有多麼剽悍,無人不知。
就算雷城的人個個擅長聽雷術,也無法抵擋這種海量戰術的攻擊。
所以,常三更傾向於認為,這句吟詩代表的只是一種鼓舞和嚮往。
成吉思汗或許聽說過雷城,並將其視為人間仙境、永恆之地。
他的目標是尋找雷城,因此向手下計程車兵灌輸了一種理念。
這種理念化作了吟詩,在軍隊中傳唱開來!
這是常三自己的見解,在想通這些後,他突然感到精神為之一振。
之前的緊張感也因此減輕了許多!
因為他堅信,從未有過大規模的人進入過雷城!
聽雷一族即便在歷史上遭受過清洗,雷城也未曾被人發現過。
雷城的存在就像一個遊離於這個世界之外的異次元空間。
從來都不會有機緣巧合讓人誤入其中的事發生!
這些過去的經驗,正是常三自信的源泉!
常三情緒上的變化,周先生自然也察覺到了。
雖然臉上不動聲色,但在內心深處,周先生冷笑了幾聲。
在他看來,常三高興得太早了,張臨講的故事,一定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進展!
張臨在翻譯完詩句後,並未在意眾人驚訝的反應。
而是接著說:“半截李聽懂了吟詩中的幾句,心中愈發好奇起來!”
“自從他知道來這裡跟著察勒該,來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是為了探尋成吉思汗的陵墓後,半截李便開始留意起鐵木真這個人來。”
“他從其他人那裡收集了很多關於鐵木真的資訊,但由於資料碎片化,拼湊得並不完整。”
“這時聽到察勒該那渾厚的歌聲,彷彿一瞬間將半截李帶回到了那個鐵騎馳騁草原的時代。”
“那時的半截李還未成為後來上三門中的李三爺,因此社會經驗極為匱乏,對人心也沒有多少防範之心。”
“他看到周圍的人都已入睡,就連作為嚮導的老彌也被酒醉得裹著羊皮襖呼呼大睡。”
“出於好奇心驅使,半截李突然對著仍在歌唱的察勒該提出了問題。”
“半截李清楚地記得,他也使用了孛兒只斤的語言去問察勒該:何為永恆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