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甦醒和衛星發射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5章 甦醒和衛星發射,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六十五章
基礎理論是所有科學技術的基礎。
一百多年前,吳正義釋出了經典物理學的一系列相關理論。
讓大唐開始走上了科技之路。
但是一百多年的超速發展,經典物理的各個分支被消化吸收,帶動了大唐的技術進步。
但是走到現在,只有實用技術在不斷出新,理論方面多是修修補補,沒有什麼大的突破。
漸漸地,理論科學已經與技術進步出現了嚴重的脫節。
許多研究進入到了死衚衕裡,唯一的期待就是在技術層面進步的過程中發現新的東西。
學界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許多人也在探索新的理論方向。
但是大唐的科學體系出現的太過順利,迭代的速度太快,許多細分領域還沒有打好基礎。
這樣的前提讓有心探索其他方向的人缺少許多理論與實驗的支撐,探索之路並不順利。
至少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沒有人在基礎科學的研究上做出過大的突破。
說到底,還是吳正義一股腦的將後世的技術體系搬到了大唐,而沒有太重視基礎理論的探索導致的。
大唐的科學現狀有些像是空中樓閣。
遠看十分的華麗,有著數不清的房間,富麗堂皇。
但是走進去細看,卻是能看到外強中乾,大樓裡有太多的毛坯房等待裝修才能住人。
更重要的是大樓的地級太小,和龐大的科學大廈不匹配,屬於是畸形發展。
吳正義之所以想要把相對論和量子物理這兩杆大旗豎起來,就是想要儘可能的補全大廈地基欠缺的那些基石。
當然,要把畸形的科學體系引導矯正,只靠這兩杆大旗是不夠的。
還需要有數學、哲學、化學、生物學等等方面的知識體系來支撐。
但是吳正義和吳閔的能力有限,能做的只是搬運工的工作。
丟擲新的理論,等待其他學者的探索。
吳閔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中有很多內容是在現階段下無法實驗驗證的東西。
如果不是吳閔的身份擺在那裡,這些論文能不能發表出來都是個問題。
不過那些學者可不在乎她的論文有什麼毛病,其中那些指向性很明顯的東西已經足夠開闊他們的思路,這就夠了。
從瓊崖研究所到關中學院,從中學老師到工部大佬,都拿起了這份堪稱重量級的《千秋報》,熬燈夜讀、
因為之前的整頓被牽連到的學術界從稍顯冷清變得活力四射,各處的實驗室與圖書館中擠滿了人。
這些大唐最聰明的大腦像是被啟用了,興奮的向著新的領域進發。
但是沒多長時間,這股探索熱潮便冷卻下來了。
不是人們失去了興趣,而是其中涉及到的數學理論和計算方式難住了所有人。
哪怕是有數學大神完全解析出了吳閔提出的一系列理論當中的數學計算,但是人們更加迷茫了。
因為所有的可驗證結果都顯示,這些理論貌似屁用沒有!
這不怪大唐的學者不識貨,而是長久以來的實用主義在作怪。
複雜的理論沒有用處,要他何用?
換句話說,很多人認為吳閔提出的那些東西,更像是純理論,毫無實際意義。
好在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些東西沒有用,就比如在秘密參與火箭工程的科研人員就在其中看到了很多他們需要的東西。
火箭工程負責人李夔興奮的找到吳閔,希望她可以參與到工程之中,解決他們遇到的一些理論問題。
吳閔當即表示了拒絕。
開玩笑,老孃只是個搬運工,又不是真大神!
“小李呀,我都這麼大年紀了,就不去摻和你們的工作了。”
“你們要是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提出來交給我,如果有時間,我會想辦法解決。”
李夔憨笑道:“您可不老,正是風華正茂呢!”
吳閔心說,老孃就是不老,到你們那裡也得露怯!
不過她不想打擊人家的積極性,將自己整理的廣義相對論拿出來:“你看看吧,不是我不幫你們,是我實在沒有時間。”
“我需要專心完善新的理論,要是成功,你們工作會順利很多。”
李夔是個典型的學術專家,一看到這些還顯得有些零散的資料,立刻就沉迷進去。
吳閔見他這幅模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