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宋光,字雲龍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章 宋光,字雲龍,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半農半牧的經濟結構本身就沒有什麼抗風險的能力,部族之間又有諸多的矛盾。
為了爭奪水源、草場,吐谷渾內部出現了嚴重的衝突。
伏允眼看壓不住內部的矛盾,就用出了屢試不爽的辦法——用戰爭轉移內部矛盾。
大唐他是不敢招惹的,畢竟吐蕃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他可不想讓人抓到長安去讓人瞻仰。
吐蕃又沒有什麼油水。
在地圖上找了一圈,他發現自己能打劫的貌似只有西域的那些小國了。
儘管西域是大唐名義上的勢力範圍,但是大唐的在西域的實際控制區域也就是絲路周邊,對其他的地區幾乎是不聞不問。
伏允心一橫,就派兵繞過星星峽駐紮的唐軍進入了西域。
星星峽附近的唐軍和鄯州、玉門的守軍像是集體眼瞎了一樣,對多達五萬的吐谷渾騎兵視而不見,只有一小隊唐軍騎兵前來警告他們不要靠近絲路範圍便再無其他動作。
這更讓伏允放心了,以為大唐默許了他的行為,再次派出三萬大軍進入西域。
吐谷渾這下可謂是精銳盡出,國內只留下了防守伏祈城的兩萬多軍隊。
八萬大軍橫掃西域諸國,不到四個月就打到了大宛故地,西域殘存的二十一國無一倖免。
大唐真的是不想打仗嗎?
就看著吐谷渾大軍在西域亂搞?
當然不是!
就在貞觀十五年二月,吐谷渾大軍帶著掠奪來的糧食、財物、人口、牲畜途經星星峽的時候,他們便遇到在此等候多時的蘇定方和胡雄,以及他們所帶領的四萬大軍。
唐軍等到吐谷渾大軍進入包圍圈,沒有問話、沒有警告、沒有提醒,甚至沒有任何溝通的意願,直接向吐谷渾大軍發動了進攻。
十幾萬人在荒涼的西域大戰三天,最終以吐谷渾五萬六千人戰死,其餘人投降而結束。
吐谷渾一戰精銳盡失。
訊息傳回伏祈城,伏允終於明白過來。
自己是被大唐當槍使了!
吐谷渾派兵橫掃西域,將西域洗劫一空,西域的底蘊一下子沒了大半。
大唐半路截胡,用最小的代價便奪取了吐谷渾在西域得到的所有利益。
西域被削弱,吐谷渾主力被滅,大唐得到了大批的糧食、財物、人口和牲畜,可謂是一石三鳥!
伏允回過味來了。
但是那又怎樣?
吐谷渾主力盡滅,還有什麼資格和大唐周旋!
他明白,這個啞巴虧自己必須吞下。
不但要吃虧,還不能喊冤,還要主動向大唐承認錯誤,以免大唐繼續發難,徹底滅掉吐谷渾。
伏允的心在滴血,卻不得不派使團帶著自己親筆寫的國書去長安認錯。
大唐上下對此事是隻字不提,只管暗地裡數錢。
御書房中,所有與會的人都是紅光滿面。
長孫無忌激動的彙報著此戰的收穫:
“蘇、胡二位將軍電,此戰,我軍損失人員兩百七十二人,傷一千一百三十一人,馬匹四千餘匹,彈藥、糧食等軍資消耗合集三十二萬貫。全殲敵軍七萬餘,繳獲戰馬十萬餘匹,牛羊三十萬頭,金銀銅線合計六十餘萬貫,西域各國人口三萬餘,俘虜敵軍兩萬餘,另有糧食、雜貨等合計十二萬貫上下!”
“陛下,據俘虜的吐谷渾將領交代,此番他們在西域破國十七,殺敵約有二十萬,此時西域總人口應該不足六十萬了,其中還有十餘萬人遷居到了絲路附近,可以說現在的西域是一片混亂,參謀部預計未來一年,會有不少於二十萬的西域人口向絲路附近彙集。”
“另,市舶司密探回報,吐谷渾的天柱王與伏允的矛盾爆發,已有零星叛軍向伏祈城進發,市舶司按照陛下旨意,向天柱王移交了足夠裝備三萬大軍的兵器和糧草,臣推測,到四月時,吐谷渾內部就該有大亂了。”
李世民心中很是高興。
李承乾和一幫小年輕搞出來的驅虎吞狼之計不僅是削弱了西域,更是搞亂了吐谷渾。
雖然沒有一舉解決掉兩個大患,但是卻達到了大唐的目的。
相信經過這一戰,周邊就不會再有人敢給大唐搗亂了。
大唐可以放手施為了!
其他人的心情也差不多,大唐的鄰居們被削弱,大唐自然更加的安全。
而且這一戰大唐可是賺大了。
不僅是繳獲來大量的物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