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雙海道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章 雙海道,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唐亂不亂,吳正義說了算。
世界亂不亂,吳正義說了......也算。
作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吳正義對拯救了大唐三絕之二這件事相當的滿意。
盛世嘛,不能只讓治下百姓吃飽穿暖,還應該讓他們擁有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上的享受,早日如他一樣脫離低階趣味。
不過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吳正義既是傳播異端學說的源頭魔鬼,也是帶給他們深重災難的魔鬼。
只是這一切都被掩藏在了大唐與大食兩大帝國之間的幕後交易之中。
確切的說是被隱藏在了穆阿維葉家族與大唐統治者的利益輸送之中。
吳正義能在大食王城享受到等同於異國君主的待遇,源自於當年李承乾與穆阿維葉一世達成的協議,而大食的不斷西進所取得的輝煌戰果足以讓大食內部分享到足夠的利益,保證穆阿維葉家族至高無上的地位。
大食滅掉東羅馬之後,幾十年間,將統治區域延伸到了大西洋,將一盤散沙的法蘭克王國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
在歐陸,沒人在大食人的彎刀與火槍的威脅下膽敢再次舉起所謂的羅馬旗幟。
羅馬正統是一道催命符,誰敢以羅馬的繼承人自居,便會迎來大食人最無情的打擊。
戰爭在大食西部的廣闊每天都在上演著。
不同的是,大食與歐陸各族的戰爭從地緣之爭進入到了信仰之爭的階段。
羅馬教廷被打散,但是影響力還在,傳教士出色的洗腦能力被遍地的國王看中。
地方的領主利用信仰之間的衝突試圖重新凝聚人心,組織起抵抗大食的力量。
但是大食人的信仰對於不識字的百姓來說,同樣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信仰並不能打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反倒是讓人與人之間的廝殺變得異常的血腥。
信仰之戰就是用最崇高的華麗外衣將爭端與利益包裝成高尚者的墓誌銘。
所謂的榮耀屬於統治者,與平民無關。
這是個野蠻的時代,殘酷的戰爭讓歐陸變成了世界上最不文明的地區。
如果不是大食人不敢動唐人對西方的貿易線路,西方的那些領主能靠著大唐的商品輸入苟延殘喘,大食估計已經佔領了整個西方的膏腴之地。
吳正義告別大食王城,帶著交流使團繼續西行,在渡過紅海之後,重新進入了大唐的疆域。
“沒有那條運河還真是不方便呀!”
吳正義來到了地中海南岸的豐裕城。
這裡是大唐在非洲的領土,面積不大,隸屬乾元元年新設立的大唐雙海道,是近幾十年來興起的商貿之城。
這裡是真正連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衝,大唐與西方的貿易都要在這裡中轉,大唐與非洲各地的近半貿易也要透過這裡,因此這裡是大唐所有海商都向往的財富之地。
作為雙海道的首府,豐裕城及其周邊五百里是大唐本土之外人口最多的城市和人口聚居區。
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這裡便彙集了超過三十萬擁有正式大唐戶籍的人口,另外還有數倍於擁有臨時居留權半歸化民,讓雙海道治下的人口超過了兩百萬。
在這個時代,除了大唐本土以外,雙海道單獨拎出來,不管放到哪裡都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
商貿繁盛,人口眾多,在大唐其他的區劃中,這裡的管理者應該是過得最舒服的。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雙海道的兩位刺史因為主體人口太少的緣故,不惑之年便已經愁的抬頭紋能擠死蚊蠅的程度,左刺史更是早早告別了自己的三千煩惱絲。
左刺史王鐸,右刺史謝道廉,都是吳正義的狂熱崇拜者。
偶像到來,兩人像是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當即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向吳正義哭訴自己的不容易。
王鐸的大光頭在海邊的刺目陽光下顯得有些滑稽,謝道廉的抬頭紋裡還夾著疑似地中海黑紋螢殘軀的物件。
兩人的尊容與哭鼻子的行為讓吳正義相當的無語。
“好了,知道你們心裡苦。”
“但是你們心裡再苦,身為大唐的高階公務人員,基本的儀表和禮儀還是要有的。”
“你們兩人就是朝廷在雙海道的門面,此般落拓讓人看了笑話。”
吳正義不疼不癢的斥責了二人兩句。
王鐸和謝道廉也是見好就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