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產業轉移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產業轉移,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地區。
考察團在瓊崖考察了足足半年的時間,最後與瓊崖理事會簽訂了一百零七家工廠的產能轉移合約。
朝廷還從瓊崖科研所引進了數十項農牧業技術。
朝廷與瓊崖侯府共同出資,新建西北工業區,開發隴右的鋼鐵、煤炭、石灰岩、鋁、銅及石油資源。
另外,吳氏商行將在西北的糧食買賣業務拆分,與李氏商行在隴右道的業務合併,組成西北糧業集團,穩定西北地區的糧價。
十月後,瓊崖的相關工廠開始向內陸的幾個工業區搬遷。
關中、河南道、江南道和河北道很快便出現了一批新建工廠。
這些地方原有的工廠得到瓊崖的技術裝置和人員支援,產能進入調整期,預計在天元十年五月完成整合。
屆時,內陸的工業實力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基礎產業鏈。
李承乾很高興大唐的工業生產能力增強。
不過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
時間來到天元十年春天,部分升級後的工廠投產,大批的商品被生產出來,但是大食卻傳來訊息,君士坦丁堡陷落。
這個訊息意味著大食對於戰爭物資的需要銳減,大唐生產出來的那些商品失去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黃偉向皇帝發出預警,如果不能找到新的海外市場,朝廷就只能放緩工業生產,避免生產過剩,引發新一輪的經濟危機。
李承乾有些麻爪了。
這些年大唐一直在開發海外市場,可是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美洲市場因為大唐開礦隊和海外探索船隊與當地瑪雅人的衝突,非但沒有擴大,反倒是萎縮了不少。
倭國的市場早就被黑齒常之的大量招募當地人而縮小到不足原來的一半。
李承乾在地圖上琢磨了一圈,也沒找到哪裡適合開闢新的市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