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講道理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4章 講道理,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天元元年《貞觀報》第二期趣聞軼事版面刊載了一條訊息:
瓊崖侯與曲阜縣公、鄭國公三人在瓊崖侯府正門前鬥毆,原因不明。
曲阜縣公鼻樑骨崩裂,鄭國公腰椎錯位。
瓊州治安所介入,三方和解,此事以瓊崖侯賠償曲阜縣公與鄭國公醫藥費合計一千兩百貫結束。
就是這麼一條看起來就很不靠譜的訊息成功引起了唐人的好奇心和爭論。
“哈哈,瓊崖侯就是瓊崖侯,能動手的時候絕不罵街!”
“不是吧,孔先生和鄭國公都多大年紀了,瓊崖侯能下得去手?”
“嘿嘿,各位就沒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哪裡不對勁了?是因為瓊崖侯沒殺人嗎?”
“不不不,在下的意思是貞觀報的主編乃是瓊崖侯么女,她怎麼能讓這種訊息見報的,大家就不覺得奇怪嗎?”
“有什麼奇怪,貞觀報的立身之本就是實事求是,這可是瓊崖侯當年親自定下的規矩,吳家小姐能有什麼辦法。”
“也許吧,不過某更想知道瓊崖侯與人鬥毆的原因。”
“還用說,肯定是皇帝給瓊崖侯稱號的事情,這事說起來就奇怪的很,瓊崖學派出了個聖者,孔夫子的徒子徒孫肯定不樂意。”
“切,人家皇帝給老師一個稱號關他們什麼事?”
“對對對,要俺說,瓊崖侯的功績那麼大,又是一派學宗,給個聖者的稱號不算什麼吧?”
“是呀,沒有瓊崖侯從美洲尋回那些高產良種,我等哪裡能有現在的吃喝不愁?沒有瓊崖侯拿出的各種學識,我等怕是連這杯中的茶都喝不上,也沒有這身上的棉衣禦寒,甚至連著報紙上的字都不認得,在下認為瓊崖侯當的起聖者之名。”
“誰說不是呢,俺家娃娃就是學了瓊崖侯的學識,現在是郵驛司的譯電員,每月好幾貫的薪資呢,以前想都不敢想呢!沒有瓊崖侯,俺家就沒有現在的好日子,更不可能在長安城安家,俺就覺得瓊崖侯就是當世的聖人。”
“可是瓊崖侯的黑料也不少呀,別的不說,他這動不動就屠城滅國的......殺氣太重了,怕是當不起聖者的稱號。”
“嘿,你這人,瓊崖侯殺你家人了還是滅你家國了?看你年紀也不小了,怎的就是非不分呢?當年突厥人是怎麼禍害我們的?頡利的大軍都打到關中了,涇陽和武功新城市怎麼來的你忘了?瓊崖侯滅了突厥,那是在給我們報仇,若是某,某對付突厥人會更狠!”
“可不是,還有那高句麗,家祖便是死在了高句麗,屍首還被築在了京觀裡,大唐和高句麗有大仇,沒有瓊崖侯,家祖怎麼能魂歸故里,這些都是瓊崖侯給的恩情!”
“還有啊,若不是瓊崖侯一力主張廢了奴籍,你們家現在還是高門大院裡任人使喚的奴僕,哪裡有機會與我等坐在這裡飲茶?你這等狼心狗肺之人,某羞於與你同座,告辭!”
......
從長安到洛陽,從西域到東海,從北方的白山黑水到南海的萬里波濤,凡是看到了這條訊息的人都在爭論一個問題:
瓊崖侯吳正義究竟能不能配得上“大唐聖者”這一稱號。
而事件的主角,瓊崖侯吳正義,自從毆打了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之後,越發的放肆了。
他不宅家了,帶著一千多全副武裝的護衛和一個大木箱子,開始以在崖州的儒道佛三家的門庭為起點,一路北上,登臨所有能叫的上號的三家代表人物的家門。
吳正義的作風依舊是那麼風風火火,不帶一點的拖沓。
肯出門迎接的,吳正義就和他講道理。
避而不見的,吳正義就讓護衛把他們的家門給圍了,然後再和他講道理。
吳正義講道理的方式很特別,沒有什麼廢話,把大木箱子往地上一放,開啟箱子,取出一件件的物品開始介紹。
“這是土豆,是本侯派出的海外探索船隊在美洲找到了原種,然後瓊崖科研所按照本侯的方法育種六年方達到了畝產一千多斤的程度,瓊崖還在努力,不出三十年,畝產便能達到一千五百斤到兩千斤以上。”
“這是木薯,同樣是在美洲找到的,它是最早在大唐的南方種植的高產作物,短短五年,嶺南、安南等地再無饑饉之憂。”
“這是紅薯,和土豆、木薯一樣,是海外探索船隊帶回來的高產作物,稍加培育,畝產便在兩千斤以上。”
“這是玉米,本侯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