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大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0頁,黎城往事,鬱大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伍易凱道:“葛副市長下午約見了全市的地產商,讓他們發動民工去挖掘運河,可以由政府財政支付工資。”杜德仲板著臉道:“這不是胡來麼。大冬天的,地面凍的結結實實,人工挖掘能挖出個什麼門道。再過幾個小時,暴雪就要來臨了,哪還來得及挖運河。”伍易凱道:“那怎麼辦?黎城東部全是平原,西邊是桃花仙山。到時候山上的積雪融化,那還不弄成泥石流啊?”杜德仲臉色一變,拍著桌子站了起來。他哪兒都想到了,就是忘了這一點。黎城的地勢西高東低,山上的雪化成泥水,肯定會直接沖垮狹窄的護城河,到時候不用城東塌陷區掉鏈子,市中心就先成一片澤國了。想到這裡,杜德仲咬牙罵了一句國土局和水利局的負責人,抓起圍巾往脖子上一扯,又匆匆出去了。 雪災來到桃花仙山山腳下,這邊鄉鎮的領導都已經過來了。不用說,一定是小武提前通知了他們。杜德仲冒著大雪看了一會,不由得暗自感激某一任領導拍板決定在山上種植桃林。有了這些林木的阻攔,積雪才穩固的堆積著,並沒有造成雪崩或其他的意外。可是一旦天氣轉晴,山上的積雪肯定會融化,到時候再多的林木也無法阻止泥水滾滾而來。杜德仲嘆了口氣,如今想要求援也來不及了,周邊的鄰縣肯定也在面臨同樣的情況,誰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站在呼嘯的寒風中,看著雪花紛紛落下,杜德仲第一次希望氣象預報能出錯。朱家營接到了氣象臺給出的通知,心裡也七上八下。在黎城歷史上,從來沒有如此大的降雪量。到了夜裡九點,一群領導又在市府會議室裡聚齊,紛紛表態說救災難度太大,必須向省裡尋求支援。朱家營聽著七嘴八舌的議論聲,氣的站起身來,怒道:“我要的是解決辦法,別說那些沒用的。現在政區調整,我們找誰求援?育徵那邊距離過遠,蘇徐這邊境況和我們相同,除了靠我們自己,誰能幫得上忙?”王敦儒道:“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吧,抗雪救災,還是得靠團結。”葛晶也附和道:“敦儒同志說的很對,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必須依靠一百五十萬黎城民眾的力量。”杜德仲點點頭,道:“那這樣吧,市裡和主要局辦的領導,各自包攬一個鄉鎮,進駐救災。等譚書記回來,或者天氣情況有了新變化,我們再商議新的對策。”朱家營盤算了幾分鐘,道:“就按德仲同志這個建議辦。民政、交通、衛生等部門,以及全市大小公辦醫院,隨時做好提供救助的準備。”臨時召開的會議匆匆結束,杜德仲分管城西桃花仙山和城區護城河的防汛任務。朱家營自告奮勇,接了城東塌陷區的任務,譚書記不在,他是主官,還需要負責市府的日常運作,所以選了一個偏近的地方,也沒人心裡不服。至於其他的大小領導,全部派駐下面的鄉鎮和河流閘站。整個黎城瞬間動員起來,由政府領導以身作則,投入到這場前所未有的抗災之中。氣象臺的預報確實如杜德仲所願,又一次出了錯,但這次的錯不僅沒有讓人感到開心,反而感到壓力重重。因為從九點半開始,大雪就變成了暴雪,棉絮一樣的雪花落在地上,發出如春蠶嚼食桑葉一樣的沙沙聲。街道上的汽車幾乎全部停擺了,深陷在雪地中,緊急化雪開闢出來的通道,全部供抗災人員使用。黎城的電視臺和報社也行動起來,原本準備好的雪景組照,眨眼之間成了黎城遭遇史上最嚴重雪災的模板。外地的蔬菜水果停止運輸,市內物價急速上漲,供暖和供氣的管道出現異常問題,很多市民在家裡凍得瑟瑟發抖,只好把被子一層又一層的鋪在床上。到了夜裡十二點鐘,電線上的積雪過重,直接壓斷了幾根重要的輸電線路,這回連堂堂的市政府都斷電了,只好緊急啟用柴油機發電,維持正常的秩序運轉。貝殼飯店靠近主幹道,積雪深可及膝,自然也倖免不了。良心廚帶著一幫小青年奮力剷雪,然後用農村常見的架子車運到周圍的低窪處。至於屋頂上的積雪,暫時無法處理,只能順其自然。反正現在除掉了,回頭還是會積滿。弄好了這邊的積雪,良心廚又帶人前往程家新村,幫程黎平的父母清理積雪。程家買的房子在三樓,積雪自然影響不到。良心廚無事可做,在屋裡喝了會茶,跟程黎平的父母說了會話,便又下樓來,指揮著一幫小夥子幫周圍的鄰居清理樓下的過道。鄰居們知道這是程黎平的朋友,都誇讚道:“小年輕交朋友,就應該交這樣的。你看看咱們村書記那個兒子,交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幹完了活,良心廚拒絕了程父程母挽留吃飯的好意,又帶人回貝殼飯店去了。到了大門前,良心廚一臉懵逼,原來屋頂不堪受力,居然被積雪硬生生給壓塌了。轉頭看向周圍的住戶,人家搭的大棚,用簡易泥瓦做的房頂,也全部倒成一片。“我的個乖乖,這雪可真大。”良心廚終於學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