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梅枇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頁,東風破,綠梅枇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狐狸雖然沒殺我,但是也沒答應投降。因為我沒回去覆命,雙方暫時休戰。顯然休戰休整,不僅是齊軍的要求,也是玉璧城所急需,雙方都需要一個臺階,比如像我這樣的勸降使者,所以起初老狐狸對我不錯,全民野菜草根的時候,我還能吃上一兩口粥,但是過得日,我還沒有回去的意思,老狐狸就有些傷腦筋,他說:“阮姑娘,你再不走,我就只能扣留你了。”我跺腳:“王將軍到底為什麼不肯降?玉璧城都到這個地步了,就算將軍挺得過這一時,侯爺不過多費些功夫,多徵些民夫,堤堰一合,汛期一至,就是生靈塗炭,難道將軍真要拿這滿城百姓的命,換一個青史令名?”老狐狸冷笑:“莫非阮姑娘以為,那攔河堰,是能合圍的?”我狐疑:“難道不能?”——攔河堰修到最後階段,幾次要合攏,幾次被衝開,太原侯神也請過,鬼也祭過,不管用就是不管用,不得已只能加派人手重來,這是我知道的。“不能,”老狐狸笑得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來:“此處水流湍急,自古就沒有合圍過,阮姑娘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老夫這裡,不如及早回去,好生勸勸你家侯爺,能抽身時且抽身,莫要落了個和渤海王一樣的下場。”我琢磨著,如果他所言為真,那還真要及早回去跟太原侯通報,但是轉念一想,如果是真,他何必說與我聽?又何必促我回去?太原侯得了這個訊息,少不得把抽去修堰的將士拉回來攻城,到時候玉璧城的形勢勢必越發嚴峻,老狐狸怎麼會做這等損己利人之事?他對自己人,自然是憐老惜幼,千好萬好,但是對敵人,哪裡有這麼好心,上一回渤海王可是在這裡丟下了七萬條命!所以他這樣說,應該只是見我憐惜民生,不想我在此遭池魚之殃。於是笑道:“將軍還是扣留了我吧,我事兒沒辦好,回去侯爺也饒不了我。”老狐狸啼笑皆非:“我玉璧城哪裡有多餘的糧食養你。”這倒是真的,玉璧城,實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別說是多養一個人,就是多養一條狗,也頗為不易,這反而堅定了我留下的決心:說不降你,吃也要吃降你。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使者和囚犯的待遇,是不一樣的。作者有話要說:呃,渤海王原型高歡在玉璧城下大敗,那裡死了七萬人,高歡傷心得要死,本來當時就病了,回去就死了。然後接著打玉璧城的其實不是高洋(陸子進原型)是高澄(子惠)不過三國典要裡記載高洋在這附近失蹤過一次……但是理論上高澄出征,高洋是要回晉陽/鄴城坐鎮的,他們兄弟分工一向很明確_當然,故事歸故事,歷史歸歷史。 重逢老狐狸與老渤海王打了一輩子仗,卻與他那混賬兒子有同一個愛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被留在玉璧城做苦工,洗衣做飯,找野菜挖草根,起得比雞早,歇得比耗子晚,吃的比豬差,幹得比驢累——當然在玉璧城,以上牲畜早就絕種了,面對滿城看見屍體都會流口水卻堅持不肯降的人,我真是無話可說。聽說又開戰了……這一次開戰,持續得並不太久,因為太原侯很快派來了第二個使者,那天刮很大的風,風在城裡亂竄,老狐狸抓了我和他一起去迎。轅門之外,有人大步走來。我起初以為是自己眼花,但是那人一步一步走近,一步一步清晰,一步一步,無可迴避。我看清楚他的面容,雖然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到過他,久到,以為是上一世曾經相遇,以為是上一世曾經相識,以為是上一世,曾經相守過短暫的光陰,以為是上一世,我曾心慕他,因為隔世,因為彼此都已經喝下孟婆湯,所以當我們在玉璧城重逢,他沒有看到我,我也只當沒有看到他。拱手,讓禮,進門,低眉斂容奉茶。他說:“攔河堰已經合圍,距汛期只剩三天,如果王老將軍自忖三天足以突圍,容子惠說一句,佩服!如不能,還請老將軍看在滿城百姓的份上,降了罷。”開門見山,單刀直入。老狐狸卻是真吃了驚:“合圍了?”他微微頷首。“這不可能!”老狐狸蹭地站起,我心裡咯噔一下響,莫非他先前所說堤堰不能合圍竟是真的?那這短短十日不到,攔河堰是如何修成?卻聽那人又道:“老將軍出城便知真偽,子惠何必說此彌天大謊?”老狐狸想想,重又坐定,端茶,一飲而盡,半晌,手忽然抖了起來:“你、你們是如何合圍的?”陸子惠雋永的眉目裡一絲兒波瀾都沒有:“子進推了五千民夫下去。”“你!”“請老將軍顧念蒼生。”他一字一頓,沒有揚聲,卻志在必得。我站在老狐狸身後,只覺心裡一寸一寸涼下去,有五千民夫為鑑,底下人敢不效死?人命填出來的堤壩,陸家兄弟果然習慣於不擇手段,老狐狸大約也作如是想,當下冷笑一聲:“大將軍卻不像是個顧念蒼生的。”“然。”他面上一絲兒慚色都沒有:“我只怕玉石俱焚。”老狐狸繼續冷笑:“我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