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頁,炮灰為王[快穿],甲子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方方面面的蕭氏都考慮到了,輪到孟則知這兒,只管點頭稱好就是。
“這是我從長生觀求回來的平安符,你隨身戴著,別弄丟了。”
說著,蕭氏拿出來一個荷包彎腰親自給孟則知繫上。
荷包是蕭氏親手繡的,正面是虎食五毒圖,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還有這個。”蕭氏最後拿出一個質地算不上好的玉佩來,同樣給他繫上,卻說道:“這是你生母留下來的遺物。”
孟則知面色微變。
只聽蕭氏繼續說道:“原是不想給你的,後來想想,她若是在天有靈,知道你即將應考,必會佑你平安才是。多一個人護著你,我更放心些。”
孟則知低頭一看,總覺得這塊玉佩莫名有些熟悉,但他顧不上多想,只一臉動容,輕聲說道:“孃親——”
蕭氏眉眼溫和,意味深長的感慨道:“我的安兒長大了。”
幾天後,蕭德仁派了他府上的一個管事過來。
管事姓劉,服侍過蕭德仁的兩個兒子回鄉應考,可謂經驗十足。
就這樣,孟則知帶著二十幾號人浩浩蕩蕩的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一路跋山涉水,許是受到一眾護衛的威懾,途中倒是並未遇上個什麼不長眼的人。
一行人抵達江西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六這天。
趙氏族長親自帶人到驛站來接了。
宋國公趙令武祖籍饒州府萬年縣趙家村,趙家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民生疾苦。
趙令武發家之後,便給族裡修了祖墳,族譜和祠堂,又置了三千畝的族田(宗族成員共同擁有的田產),用以祭祀祖先、賑濟族人、創立義學(宗族為本族子弟設立的私塾)等。
可以說如今趙家村五十餘戶人家都是靠國公府養著的,許是投桃報李,這麼多年來,趙家村的趙氏族人相互約束,從沒給國公府惹過麻煩。
可孟則知卻知道,趙令武做了這麼多,純粹是想堵住這些趙氏族人的嘴。
因為他們都知道趙令武在入贅蕭家之前,是成過親的。
因著這一點,孟則知有些不待見他們,可誰讓他現在頂著國公府少爺的名號呢,這該說的場面話還是要說的。
問候完國公府裡的近況,趙氏族長這才說道:“您家的祖宅老朽已經命人收拾好了,九少爺您看您是直接回趙家村還是?”
“趙家村我就不去了。”孟則知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約莫是覺得不合口味,又給放下了。
“什麼?”在場的趙氏族人面面相覷,這哪有人回家都到了家門口了,卻不進去的道理。
孟則知淡淡說道:“這一來,趙家村離縣城太遠,來往不方便。二來嘛,族兄忘了,我是庶子。”
按宗族禮法,庶子是沒有資格進祠堂祭祖的。
至於趙令武這一支的祖墳早就遷去京城了。
所以這回不回去都一樣。
聽見這話,趙氏族長一臉尷尬,趙家發家不過二十餘年,骨子裡還是本本分分的農民,起碼他們這些老一輩的還沒聽說過有誰納了小妾弄出了庶子來。
再看孟則知這一身的氣派,他們可不就給忘了他的身份了嗎。
可即便是這會兒知道了,他們也不敢輕視孟則知半分。
看看他一身的綾羅綢緞,再看看身旁這一溜兒的丫鬟小廝,又想起國公夫人在信裡說的話,可想而知,孟則知即便是個庶子,那也是個得寵的庶子,比他們這些泥腿子強上千百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