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頁,炮灰為王[快穿],甲子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孟則知是奔著六元及第去的,加上前幾年他年紀還小,蕭德仁也擔心他在考場上熬不住,索性由著他多讀了幾年書。
“真的?”蕭氏眼前一亮,而後眉頭微皺:“咱家的祖籍可是在江西呢,從京城到江西少說也要走上兩個月,縣試在明年二月,那豈不是說年前你就得離開京城,便是考的再順利,考完鄉試也得到明年九月,這一去一回的,就是一年的時間,你什麼時候出過這麼遠的門?”
蕭氏一臉擔心。
聽見這話,孟則知面上當即升起一抹感動,連帶著藏在眼底的憂愁之色也一掃而光,他忍不住的彎起唇角:“就這一回,等兒子考個狀元回來,就留在京城,陪在孃親身邊,哪兒也不去。”
蕭氏將孟則知的神情變化看在眼裡,面色一緩,而後像是想到了什麼,她眸色微沉,輕聲說道:“這話,孃親喜歡聽。”
又說了一會兒話,孟則知起身告辭,回了世安院。
等他一走,鄭嬤嬤當即說道:“夫人,打聽清楚了,方才少爺碰上五少爺了,五少爺說了些不太中聽的話……”
蕭氏心中微嘆,若是他的安兒知道實情的話,大概也就不會因為這些捕風捉影的事忐忑不安了。
只可惜,唉!
作者有話要說:
上一章精彩評論:
恭喜孟則知喜提奧斯卡金像獎
孟則知的出發日期定在了十月初二。
在此之前,蕭氏把自己忙成了一個陀螺。
“聽說江西蚊蟲特別多, 這條青紗帳幔得帶上。”
“冬天的棉衣也多帶幾身, 那邊的天氣不比京城, 溼氣比較重,換洗的衣服不容易晾乾……用炭火烘乾也是可以的, 不過要注意開啟門窗通風。”
“還有你愛喝的團龍貢茶,家裡就剩下這一罐了,你先帶著, 等哪天宮裡又賞下來, 我再讓人快馬給你送去。”
“這一去就是幾千裡, 路途遙遠,我就擔心你路上碰上個山賊水匪或是不長眼的, 你得多帶上幾個護衛, 就洪武他們吧, 他們是府裡的老人了, 有他們跟著我也放心。”
……
孟則知仔細聽著,時不時的附和一聲。
整理好行李, 蕭氏帶著人反覆檢查了兩遍, 確定沒有什麼遺漏的, 這才放下心來。
孟則知見狀,連忙將手中備好的茶盞遞過去:“孃親,您也累了吧, 喝點水。”
蕭氏伸手接了,茶水一入口, 像是想起了什麼,她又放下茶碗,回頭看向鄭嬤嬤:“對了鄭嬤嬤,把我給少爺準備的東西拿過來。”
“欸。”鄭嬤嬤應了,當即帶著丫鬟識棋把手裡的東西放到桌子上。
蕭氏開啟最上邊的一個木盒,入眼的是一沓一百兩銀子面額的銀票,看厚度,起碼不下一萬兩。
她說:“這些錢你帶著,該花就花,該用就用,別委屈自己,咱家不缺你這點花用。等你用完了,我再派人給你送。”
孟則知眼前一亮,喜笑顏開:“謝謝孃親。”
蕭氏心安理得的受了,她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銀子,要知道光是火柴一項,每年就能給她帶來超過二十萬兩銀子的純利潤,這還是賬面上動過手腳之後的數目。
四周的丫鬟眼觀鼻鼻觀心,低著頭專心致志的盯著鞋子上的花紋,不動如山。
“還有這些。”蕭氏開啟足有一個半抽屜大的木箱子。
木箱子被隔成大小不一的兩半,大的一邊裝著一兩到三兩不等的小巧精緻的金銀裸子,小的那邊裝著金瓜子,上面都刻有宋國公府的字樣。
“你父親輩分大,就是趙家的族長也得喚他一聲叔父,等到了那邊,趙家的族人少不得要登門拜訪。咱家有權有勢,那邊的親戚又都是出了三服的,所以也不用看菜下碟,一家一戶的準備禮物,隨便給個紅包就是了。”
蕭氏細細說了:“五服以內的親眷以及幾位族老,輩分大的給個二兩的金裸子,輩分小的給個一兩的金裸子或一個金瓜子。出了五服,七服以內的,給個三兩或二兩的銀裸子,出了七服的,隨意給個一兩的銀裸子打發走就是了。”
“我估摸著應付完這些親戚,這些錢還能剩下不少,你留著賞人用。”
眼下大揚朝立國不過二十五年,百姓也才剛剛從戰亂之中走出來,故而民間並不富裕,一兩金子往往能兌換十二兩銀子甚至更多。而一粒金瓜子的重量為半兩,相當於六兩銀子。
“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