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頁,第一佞臣,甲子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為何,宴北豐總覺得從剛才與宴何來的對視之中捕捉到了一絲透骨的凜烈,只是這種感覺片刻即逝。不過他隨後也是一笑,大概是他的錯覺吧!他這太叔,生性懦弱,都能讓一介婦人爬到頭上,哪有什麼氣勢可言!&ldo;太叔有所不知……&rdo;只聽著宴北豐慢慢說道。四十年前,梁王敗退瓦刺後,圍困京城。雖說梁王兵強馬壯,但京城樓門高聳,包括京畿大營,五城兵馬司,金吾衛在內尚有四萬人馬拱衛京師。梁王要想在短時間之內攻破京城,也絕非易事。更不用說時任宣威將軍的鎮國公宋從義不日便能回防京師。若是如此,未必不能與梁王搏上一把。梁王兵馬攻勢越發猛烈,京城守軍雖然折損不少,但尚有一戰之力。可偏偏就在這種關鍵時候,外有光華門提督宴北惟大開光華門迎梁王兵馬進城,內有金吾衛翊府中郎將宴北陵兵入太和殿,挾持百官,囚禁帝王。一夕之間,這天下就換了光景。子卯國變,一場戰亂,成就北地梁王十三年昭武皇帝生涯。成就了宴氏一族一門雙侯,更導致了天下數以十萬計的流民。宴氏一族起於微末,先祖曾是早年跟隨高祖皇帝起兵的親隨之一。大揚朝開國之後,宴氏先祖順理成章地成了開國功臣,受封壽寧伯。此後宴氏傳家八十載,起起落落之間家族越發壯大興盛。到了崇光年間,加上上門來攀附打秋風的各路表親,闔族上下人口超過三千之數。只可惜一場戰亂,毀掉了剛剛復興的中原大地,也毀掉了無數的家庭。宴氏一族雖然出了一門雙侯,但更多的子弟在戰火中或是死於非命,或是淪為流民。下河村這一支便是其中之一。眼見著戰火初歇,此後又是長達十三年的天災人禍,好不容易消停下來,等到流落出去的一些支脈族人再派人入京的時候,卻被嫡支的人以各支脈宴氏已經落戶地方,且自立了宗祠,便已然是分宗了為緣由拒絕了他們重新入族譜的要求。天可憐見,他們落戶地方本就是朝廷強制安排。不自立宗祠,那他們逢年過節如何祭祀祖先?就為這些,他們竟然連族譜都入不得,死了豈不是連祖墳也不能進?這樣的事,他們自然不可能答應。此後的二十幾年裡,包括下河村宴氏在內的宴氏支脈族人一直沒有放棄過。依舊是每年都要派遣人馬上京。卻每年都被隨意地打發了回來,嫡支的人不鬆口,各支脈的人也就這麼幹耗著。誰能料想到,就在八月中旬,太后的一道懿旨,就把靖寧侯宴北惟的嫡出孫女許給了當今天子的唯一弟弟‐‐秦王之後,嫡支的兩位侯爺突然一轉以往漠視的面孔,居然改口答應了把各支脈重新納入族譜的請求。如今兩侯府具已派出人手奔赴各地核實各支脈現狀,只說要在今年年底重新修訂族譜。普天同慶,沒想到他宴北豐有生之年還能迴歸家族,如今更是攀附上了侯門,他彷彿可以預見到下河村宴氏興起了。以後他們家不再是什麼流民出身,也不是什麼地裡刨食的泥腿子。他們是世家,百年世家出身……屋內諸人該振奮的兀自抹著淚水,該沉默的冷冷一笑。沒什麼感觸的一時也不知道如何做好。忽的門外傳來一陣敲鑼打鼓聲,只聽著有人高聲喊道:&ldo;捷報……捷報,建寧府松溪縣宴家大老爺諱,高中子卯年福建布政使司鄉試解元?前身好牛逼!宴斂張了張嘴,乾巴巴地想著。不消一會兒,一大堆下河村人簇擁著幾個青衣衙役湧了進來,最中間的那個李姓報子手裡捧著一個紅封,目光環視屋內眾人,最終停留在宴斂身上。躬身做了一揖,這才笑道:&ldo;可是宴家大老爺?&rdo;&ldo;不才正是學生。&rdo;宴斂回過神來,下意識的回禮。&ldo;可不敢當得大老爺這一禮。&rdo;那李姓報子急忙擺了擺手,側身避開。他們只是布政使司跑腿的衙役,平日裡也就能在一些普通的百姓面前耍耍威風,若真要論起來可上不得檯面。他只恭恭敬敬地說道:&ldo;咱這就要張榜了!&rdo;在場的人群頓時斂了聲息。一個個的探著頭往報子手裡的紅封那兒看。&ldo;捷報!&rdo;那李姓報子展開手裡的紅封,目光環視四周,高聲喊道:&ldo;建寧府松溪縣宴家大老爺諱,高中子卯年福建布政使司鄉試第一名解元,惟此捷報鴻禧!&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