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頁,第一佞臣,甲子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宴斂捏著一塊雪山梅扔進嘴裡,一邊抿著茶水,一邊聽宴仁亮高談闊論。今日族學休假,是宴斂等人少有的清閒日子,兩人便相約著到茶樓喝茶,這話說著說著,便扯到了內閣,宴仁亮整個人頓時就興奮了。他的嘴就像是水庫開了閘一樣‐‐開始滔滔不絕。&ldo;當今天下雖以科舉取士為主。可你觀這朝堂,四大輔臣,為首的便是國舅孔家,他家是聖人之後,本該是天下士子表率,可如今做了權臣世家,內裡早就不同了。他家的子嗣入仕,沒有一個走的是科舉正途。只需那衍聖公輕飄飄地一句話,吏部少不得屁顛屁顛的給孔家人下徵召文書。便是那借口也是頗為荒謬,說的什麼他家子弟不願與天下士子爭位。既不願與旁人爭那二百個進士名額,那他家的人為何不乾脆連官也不做才好。&rdo;說到這裡,宴仁亮更是憤憤不平,端起宴斂送過來的茶水一飲而盡,又道:&ldo;且他家人入了朝堂,起碼也是正六品以上。為何旁人寒窗苦讀幾十載,便是中了狀元,也不過是做一個正七品的翰林院修撰。就因為投了個好胎?何等不公!端說他家是聖人之後,卻是給聖人抹黑了。&rdo;&ldo;鎮國公宋從義,他家是武勳世家,不幹讀書人的事情。魏王是皇家出身,宏遠皇帝親弟,身份自又是不同的。太傅葉長啟,齊陽葉氏族長,雖葉氏名聲有礙,但畢竟四十年過去了。卻不得不說只他家最重禮教門風,族中子弟盡是科舉出身,翰林入仕。&rdo;&ldo;四大輔臣佔據朝堂大半壁江山,竟只有葉家與翰林院牽扯最深。當今六部主官盡是四大輔臣門下,卻只有工部尚書葉喚,翰林出身。豈不知崇光年間便有定製&lso;禮部尚書,侍郎必由翰林,吏部兩侍郎必有一由於翰林。其由翰林者,尚書則兼學士(六部皆然),侍郎則兼侍讀、侍講學士……&rso;只說前朝,入得翰林便可謂是青雲直上,到如今,翰林出身的反倒是出路艱難,清貴之人卻只能夾在四大輔臣之間殘喘……&rdo;說到這裡,宴仁亮也是一陣唏噓,他忽而又抬高了聲音。&ldo;而則,今上議開內閣,無疑是給翰林院增添了一條晉升的坦途。雖說內閣諸員官職不高,但奈何是天子近臣。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何況是皇帝身邊的,那更是貴不可言。更遑論內閣還有參知政事的權利,那更代表著內閣官員起碼能在朝堂上輕而易舉地佔據一方位置。&rdo;宴斂聽的仔細,這些東西卻是以往他不曾知道的。&ldo;內閣一開,只憑一句協助皇帝處理朝政,朝堂之上四大輔政大臣的位置可就尷尬了。輔政大臣本是宏遠皇帝擔憂繼任的孝熙皇帝年幼無知,經過多方考究,安排了四個名義上是教導年幼皇帝讀書,實際上是在孝熙皇帝及冠之前暫代皇帝處理政務的臣子。而如今幼主長成,拔劍出鞘了,可這些輔政大臣卻是遲遲不肯交還手中權柄,那今上,只能夠是自己動手收回了。&rdo;宴斂點了點頭。如此一來,面對皇帝的利劍,那些輔政大臣只得迎難而上。當下最為重要的便是阻止皇帝成立內閣。只是這事哪是那麼簡單。若是內閣成了,這便是皇帝削弱四大臣手中的權柄的。那摺子上面除了天子硃批之外,還有一道藍批。行藍批的便是太后,四大臣。平日裡皇帝批閱的奏章俱是要讓他們篩選過目之後才會交由皇帝審閱,真真是可笑之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