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直擊華爾街風暴2,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延擴散的情況下,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開工了,我們現在看浦東的樣子越來越像紐約的曼哈頓。這個高樓能算基礎設施建設嗎?是不是更像形象工程?
陳平:這對打造上海國際中心品牌形象有好處,但要謹慎。蓋幾個高樓沒問題,蓋多了會加大金融風險。
主持人:為什麼會加大金融風險?
陳平:樓太高以後,成本高、租金高,經濟好的時候租得出去,經濟不好的時候就會有空置率,就會賠錢。
主持人:要把這些建設專案,目前的投入跟營收預期考慮進去?
陳平:要有一個配套,這樣的形象工程要做幾個,不能做多,但也不能沒有。
主持人:中國的財政政策跟歐美的財政政策相比,我們的特殊性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我們的財政政策見效如此之快,而歐美的財政政策效果並不明顯?
陳平:中國的財政政策有效的一個原因是,中國領導人大部分是工科出身的,他們在實施財政政策的時候非常有意識地運用了馬克思經濟學原理,先進生產力是生產發展的動力。中國在改革過程中不斷更新技術,改變已有的經濟結構。而西方財政政策只是刺激消費,沒有進行結構分析到底刺激誰的消費。比如搞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一搞基礎設施建設,立刻會創造農民工的就業。但是在美國很多重要工程都讓大批非法的墨西哥移民來幹,財政政策沒辦法造福於本國人民。如果動用貨幣政策刺激消費,美國、歐洲的情形是越窮越要買進口貨,因為進口貨便宜,而進口的主要是中國貨,又創造了中國的就業,而不是創造美國和歐洲的就業。這是美國和歐洲比中國改革困難多的原因。簡單動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果還維持現有的過度消費結構的話,對它們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加大它們調整的困難。
主持人:另外一個原因是不是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有很多社會保障、民生工程,包括基礎設施還沒有完成,所以我們的投資空間比較大,而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專案已經不多了。
陳平: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因素。但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很多,為什麼中國發展這麼快呢?因為中國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一個統一的大國,政策實施效率非常高。例如中央政府在決定地區發展的時候,確定先發展沿海,再發展西北,只要全國老百姓都接受,此項政策就能迅速啟動。但在歐洲就不行,如果財政政策往西歐投,西歐基礎設施已經不錯了,效果會不好。就像日本20世紀90年代經濟停滯的時候,日本政府往公共設施投了很多錢,但效果非常微弱。如果將財政投在東歐,東歐經濟起來了,西歐企業就會關閉轉移到東歐去,這樣導致西歐國家選舉的時候遭到老百姓的反對。所以,所謂的議會制的民主國家在進行結構轉型時候的困難實際上要比社會主義中國的多得多。
BOOK。←紅←橋書←吧←
第47節:直擊華爾街風暴2(47)
主持人:轉型的效率也會低很多。美國有一本非常時髦的書,書中提到美國最好能夠變成三天中國,有中國這樣的效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掉。你是不是也贊成這麼一種觀點,現在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這場危機中,中國機會非常多,挑戰主要來自國內,是不是這樣?
陳平:我贊成這種看法。危機最主要是西方福利社會的危機,也是美國軍事過度擴張的危機。但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大的機會,為什麼?西方國家越是不能維持現有福利社會的結構,就越需要消費相對便宜的進口貨,而進口貨主要來自中國。
主持人:在2009年初,出口貿易是否會有非常明顯的回升,我們的價格優勢又會重新回來嗎?
陳平:我現在感覺中國出口總量可能會維持,不一定會增加,也可能會縮減,但是中國市場佔有率會增加,尤其是我們的中端產品,比如家電、汽車,我認為會更有競爭力,更能穿透美國和歐洲的市場。
主持人:是不是因為美國消費者擔心工資性收入預期和失業問題,所以不敢消費?
陳平:他們現在面臨兩個最大的問題,第一是失業的危險,不僅是以前的藍領工人,現在白領工人也面臨著失業;第二是美國的退休基金投在股票市場,退休基金大幅度縮水,而美國、歐洲是老齡化社會,退休的人非常緊張,不敢消費。
主持人:你覺得信用卡危機也是其中一個因素之一嗎?
陳平:是的。因為原來美國人手上好多張信用卡,只要能夠付得出利息就消費,現在發現有破產風險,所以很多人就會削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