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求職贏家的秘訣,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說我對今後的工作根本不用擔心,我們沒有任何壓力,一畢業就有一個〃鐵飯碗〃。在學校也根本聽不到〃求職〃這兩個字,大家談論的只是〃分配〃。
就在大家輕輕鬆鬆坐等分配日到來之時,我卻在暗中辛辛苦苦地進行著招聘資訊收集、職位分析、應聘時機判斷、求職信寫作、尋找最佳聯絡方法等一系列的求職策劃。
好在當時我能在學校圖書館看到廣州的《羊城晚報》,正是透過它我瞭解了廣東的各種資訊。許多招聘啟事就是從該報得來的。那時資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也沒有網際網路。《羊城晚報》成了我探知沿海和珠三角形勢的唯一視窗。透過這個視窗,我開始比較系統地研究南方的用人環境、人才政策和有關南下人才的故事。後來結合自己的情況,在大四時,我開始有選擇地出手了。
▲虹橋▲書吧▲。
第25節:機會只青睞有心人(3)
記得這段時間我曾向廣州的廣達鞋業、深圳的迅達腳踏車、順德的康寶電器和鷹牌電器等單位求過職。有的不了了之,有一些單位給了我熱情的回覆,比如〃康寶〃和〃鷹牌〃等。最終我面談了兩家,成功了一家。
除了廣東方面,我從〃兩手準備〃的角度也把目光投向貴州家鄉。在廣東我聯絡的都是企業,因為到外企做白領當時是最令人羨慕的,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而在貴州,我主要向媒體申請工作,畢竟我一心想當記者。我向貴州省委宣傳部和《貴州日報》、《貴州民族報》、省電臺等多個媒體幾乎都寄了求職信,但全都石沉大海。
因為單位與人才不能直接面議和雙向選擇,而是由政府來調動。對於單位,分來什麼人就接收什麼人;對於畢業生,分你到哪裡就到哪裡,沒有試用期,沒有合適不合適,一次〃計劃〃定終身。事前我也知道這些,我只不過是希望奇蹟出現,才去多多嘗試罷了。
說來也奇怪,曾一心想當記者的我自從向《深圳特區報》寄過求職信下落不明之後,我的興趣突然轉向了企業。後來的經歷也證明了企業才是我的職業歸宿。
小提示
大學生求職要主動積極,在畢業前就要明白自己能做什麼,要善於〃找市場〃,市場是職場生存的最終渠道。另外,在職業定位上可〃兩條腿〃走路。比如,我當時一方面定位沿海廣東,另一方面定位家鄉貴州;廣東方面定位於企業,貴州方面定位於媒體。這都是我當時有能力從事的職業目標。大學生的求職觀念要超前,要儘量與眾不同。對於大學生而言,哪裡有你的市場,你就往哪裡去,這裡市場規則。
在求職不暢之後,我迅速〃轉向〃,開始調整求職規劃,把重心轉向了企業。雖然我為做記者準備了許多年,已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之前的職業規劃定位上也沒錯。但是,透過對市場的實際感受,我發現了〃去企業〃遠比〃去媒體〃有更廣闊的空間和前景,於是我順應市場,棄〃窄〃投〃寬〃,表現出了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虹橋門戶網。
第26節:在實戰中積累經驗(1)
在實戰中積累經驗
1991年7月,我大學畢業。本來在這之前,我已被廣州一家大型外企錄用。但事到臨頭,由於家庭的特殊緣故(我多病的母親被火燒傷),我只好暫時放棄了南下的計劃。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我被分配到家鄉,成了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公務員。
因為我的專業是中文,原以為讓我做〃筆桿子〃的工作。可我最終被分到反貪科,後改為反貪局,要參與辦案。由於專業與工作不對口,辦案對我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好在院領導鼓勵我邊學邊幹,在實踐中不斷熟悉和進步。科領導對我也很關心,作為新人,他辦案時常常帶上我,手把手地給予指導,我第一次審犯人就是跟他一起去的。辦案對於我是從未有過的新體驗,在我的職業生涯之初,我有了向同事學習並參與跟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經歷,至今想起來仍記憶深刻。
有一次深夜兩點鐘,反貪科與縣公安局、菸草專賣局等單位採取聯合行動,共同打擊製造倒賣假煙的犯罪活動,我被安排成為這次行動的一員。按事先掌握的線報,我們在深夜突然來到涉案地點。
面對犯罪嫌疑人存放贓物的倉庫大門,我們正準備強行進入,突然旁邊躥出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手執柺杖,歪歪倒倒一屁股坐在大門前,存心阻礙幹警的工作。我們叫她走開,她一言不發。說不動她,我們就想拉開她,可剛一碰到她,她就大聲喊叫並往地下躺,還假裝想用頭撞牆。這是一個新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