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窮人的銀行家,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資格,但 2004 年我去雲南祿勸考察,親眼看到了“小額貸款”的例項:香港樂施會在雲南等地區做扶貧工作已經十幾年,近幾年的一個試驗是“貸款”給貧困山寨的農民,平均每戶從幾百元到兩三千元,但要求農民自己管理。如果一個村子的還款率低下,下一年的貸款額就不能增加,甚至可能減少。農民們組織起來,成立發展委員會,討論每家每戶如何使用貸款(養豬,買化肥、種子,還是增加農具),以及如何保證每家都能按時還款。無擔保的小額貸款的還款率在很多村寨都高達100%。貧窮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時,生存能力與民主自治能力也得到開發和提高,那是產生於貧瘠土壤的、沒有政治目的的草根民主。
在祿勸實施專案的朋友們並非都知道孟加拉的格萊珉,知道尤努斯的就更少。但我個人相信,此類以消除貧困為目的,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的專案,大概基本都是從格萊珉銀行的根脈上生髮出來的。
尤努斯的理想是:看到這個世界擺脫貧困。“這意味著,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一個人會被描述為窮人,沒有一個人的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到那時,‘貧困’這個詞將不再具有實用的意義,它將只被用來理解過去。貧窮的位置,只應在博物館裡。”尤努斯堅信,借貸是人權,是窮人也應擁有的權利,而為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是消除世界性貧困的最有力的武器。
1997 年的世界小額貸款峰會訂立的目標是:到 2005 年,使世界上最窮的一億個家庭得到小額貸款與其他的金融服務。到 2001 年在紐約舉行第五次小額貸款峰會時,資料顯示全世界已有五千多萬個家庭從小額貸款專案受益,其中包括兩千多萬個最貧困的家庭。其中,很可能並未計入雲南祿勸高山上的那幾百、上千個苗彝山民家庭。
格萊珉模式顛覆了幾百年銀行業的法典: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同時,能夠贏利,可持續發展。過去三十年中,孟加拉以及世界各地的實踐證明,在許多國家裡,窮人比富人更有信譽。然而,三十年來,格萊珉模式一直在受到來自金融界、政府、媒體,甚至是公益組織的懷疑。近期我還從國內的一個權威金融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小額貸款的文章,其中說到,“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多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扶貧、慈善性質……談不上建立了可持續的經營機制……”難道,真要等到實現了一億個貧窮家庭從小額貸款專案受益時,才能承認孟加拉鄉村銀行(即格萊珉銀行)模式具有“可持續的經營機制”嗎?
我多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讀一讀這本書,它不僅是一個偉大的人的自傳、一種偉大精神的闡釋,還幾乎可以作為參照實踐的課本,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實踐。中國有很多扶貧組織,可以充分借鑑尤努斯和格萊珉銀行的經驗以及世界各地格萊珉模式的經驗,也許,更需要充分借鑑以往不成功的經驗。如果能夠找到在中國可擴充套件、可持續的小額貸款實施方法,中國又將會有多少貧困家庭可以從中受益呢?
我的英文是自學的,基礎薄弱。過去多年使用的商場英語都是簡單直接說明白就行,不太講究語法修辭。只粗讀過數量有限的英文原著,更沒有翻譯經驗。可想而知,翻譯這本書對我是何等的挑戰。我傾盡了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希望不至於有損本書的精髓與作者的光輝。
在此,我要感謝徐曉,她承擔了包括版權、出版等安排在內的最繁難的任務,過程中變生不測枝節橫生,全虧徐曉的把握與堅持。還要感謝本書編輯,用心補拾譯文中的諸多粗陋。所有謬誤之處,當然是本人的責任。
三聯書店決定出版《窮人的銀行家》中譯本,自然是出於對原著的欣賞。作為譯者而能夠附驥三聯,我深以為榮。
吳士宏
2005 年 12 月 28 日
序言
1974 年,孟加拉陷入饑饉之中。
我任教並擔任經濟系主任的大學,位於這個國家的東南端。開始時,那些關於發生在北方遙遠村落中的死亡與饑荒的報道並沒有引起我們太多關注,但是隨後,瘦骨嶙峋的人們開始出現在首都達卡的火車站與汽車站。很快,這些小股的人流就變成了一場洪水。飢餓的人們湧遍全城。他們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以至於無法確定他們是死是活。無論男人,女人,還是兒童都一個模樣:老人看起來像孩子,而兒童的樣子像老人。
政府開設了救濟粥棚。但是很快,所有新開的粥棚都沒米了。報社向全國提出警告:饑荒將繼續蔓延。研究機構蒐集資料,分析造成突然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