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81首提攤丁入畝,隆萬之變,平行空間來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楊炎制定了兩稅法,兩稅法的實行是土地兼併改變了土地佔有狀況在賦稅制度上的反映。

兩稅法從按人丁課稅轉到按財產課稅,體現了賦稅的發展規律。

同時,它將各種捐稅加以合併,分夏、秋兩季徵收,簡化了稅制,故宋、元、明、清皆兼採之。

所以,即便現在大明王朝實行兩稅法,主要還是針對財產和丁口徵稅,且因為丁稅在歷史上的重要性,隆慶皇帝對於魏廣德提出攤丁入畝還是覺得很稀奇。

魏廣德想了想,打算今天那這事兒還是簡單對隆慶皇帝說一下。

他這麼多年做官,特別是研究了桂萼“一條鞭法”思想後,就已經意識到,清朝搞的攤丁入畝其實就是“一條鞭法”的後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一條鞭法把複雜的賦稅化繁為簡,把正稅和雜稅分攤到田畝裡,丁役也如此做,其實就是最基本的攤丁入畝。

但是有利就有弊,一條鞭法雖然簡化稅法,但是並沒有減輕百姓的負擔。

一條鞭法的提出與實施的根本目的是為解決封建王朝的財政短缺,鞏固其統治,而非真正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改革的實質將稅種化繁為簡,而非減少賦稅。

而事實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實施過程中,名目繁多的雜役仍在徵收,農民的負擔並未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輕,反而因為合併,地方官員巧立名目的雜稅反而被掩蓋在其中。

而魏廣德知道張居正稅法改革讓大明王朝收到許多銀子,由此魏廣德得出另一個推測,不是他記憶裡的東西,而是根據朝廷多收銀子得出的推測,那就是張居正在執行一條鞭法的同時,還對全國的土地進行了重新丈量。

真正讓大明王朝增收的,其實不是一條鞭法,而是重新丈量土地帶來的稅收。

雖然一條鞭法把丁役折銀,可這部分銀子屬於地方上要拿來募人代付苦役,所以朝廷不會增加收入。

“陛下,這天下人,有何不同?”

魏廣德開口說出一句疑問。

他當然不敢考隆慶皇帝,所以馬上就自顧自說道:“其實簡單說,天下人,就是有錢人和沒有錢的人,或者說有田地者和沒有田地者。

有田者自然可以靠田地產出獲得銀錢,交稅自然不在話下。

可沒有田地者,只能佃身於有田者,靠勞動分取一些報酬。

二者都要服丁役或者丁稅,可其產出皆出自田畝之中,可見財富來源其實在於田畝,而非丁口,稅也是來自田畝。

既然都是出自田畝,那朝廷以前對賦役的制度,其實就存在一些問題。

按照現有賦役制度,只會讓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容易滋生各種禍端。

既然產出都是田畝,那何不攤丁入畝,取消丁稅,全部分攤到田畝之中。

有地者納稅,無地者無需納稅,賦役徵收緊緊圍繞產生財富的根源,也就是田畝之上。

無地者,大多本就貧困,少了這些要交的稅,生活怎麼也會有所提高,不至於稍有災禍就衣食無依.”

魏廣德巴拉巴拉把攤丁入畝的好處給隆慶皇帝簡單說了下,隆慶皇帝聽著也是雙目發光。

他忽然意識到,貌似攤丁入畝比搞一條鞭法更加好。

不在於給朝廷賺銀子或者簡化徵稅,而是可以讓社會更加穩定,不至於讓百姓動不動就揭竿造反。

嘉靖朝後期,各地亂像不斷,隆慶皇帝早就注意到,那就是因為剿倭加派逼反了許多百姓。

而這些百姓,許多正是魏廣德口中的無地者。

。m.yetianlian.cc

https://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修之風流邪神

放縱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