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2章 驛館之會,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徵東將軍拔拔道生正在皇宮裡告他的御狀呢。

“陛下,崔浩表面忠誠,實則是個吃裡扒外的小人,陛下您對他恩寵有加,他卻私下與晉使勾結,狼狽為奸,臣聽說他前兩日收了晉使兩箱財禮,難怪他一直在勸陛下不要與劉裕為敵……”

“徵東將軍!”拓跋嗣打斷滔滔不絕的拔拔道生,揉著發脹的眉頭說道,“晉使給崔浩送兩箱綢緞,這事朕比你們清楚,崔浩收到財物後直接抬到朕這裡來了。”

拓跋嗣本以為拔拔道生他們這下該安靜了,卻聽吐奚弼介面道:“陛下,這正是崔浩奸詐之處,陛下請想,楊禹年紀輕輕,劉裕卻派他出使我大魏,這足以說明楊禹自有過人之處。”

“楊禹在鹿苑覲見陛下的時候,臣等算是領教了,明明晉軍強佔了我們的城池,卻生生被他說成了幫鄰里救火的好人,偏偏咱們還辯不過他。這樣的聰明人,給崔浩送禮怎麼可能抬兩個大箱子去?”

拔拔道生立即接嘴說道:“沒錯,楊禹是晉國使者,難道他不知道誰收了他的禮物,便脫不了裡通外國的罪名嗎?愚笨如臣,也不可能這樣去送禮的呀!更何況,楊禹乃堂堂一國使者,真要送禮求人辦事,怎會如此小氣,只送兩箱綢緞,陛下不覺得這不合常理嗎?”

“陛下,綜合種種,只能說明此事是楊禹和崔浩在演雙簧,目的就是讓陛下覺得崔浩忠心耿耿,好騙得陛下更多的寵信。”

拓跋嗣仍是不信,如果兩人真的暗中勾結,崔浩圖的是什麼?拓跋嗣望著二人,一字一句地說道:“昨日在鹿苑,晉使極盡挑撥之能,你們二人也是親眼所見,崔浩若真與晉使勾結,晉使豈會如此?”

在使團即將離開平城的前一天,崔浩突然來到驛館拜訪楊禹,這讓楊禹有些意外。

兩人落坐之後,楊禹讓人備了點酒菜,然後先開口道:“日前在鹿苑,楊某對崔祭酒多有得罪,還望崔祭酒大人不計小人過。”

崔浩風度翩翩,彷彿之前的事都沒發生過,他淡淡地笑道:“你我各為其主,即便有所得罪也屬平常。說實話,楊使君自入魏以來,翻雲覆雨,算無遺策,先前倒是崔某小看楊使君了。”

楊禹微笑著搖了搖頭,坦然地說道:“我入魏之後所作所為,充其量只能算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想必崔祭酒心裡也很清楚,若非我軍擊敗了魏軍,憑我那些小聰明恐怕連貴國皇帝都見不到,更別提什麼和約了。”

“楊使君過謙了,即便是小聰明,有時候成事不足,敗事卻有餘啊。”

得,有這麼夸人的嗎?這算不算是興師問罪呢?

楊禹望著窗外飄過的一縷白雲,悠然道:“這塞北的天空真藍啊,只可惜氣候乾冷了些,不太適合居住。”

崔浩當然能聽出他的弦外之音,他淡然地回了一句:“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各有各的特色,適應了就好。”

“只怕有些東西不是三十二年內能適應的。”楊禹收回目光,認真地說道,“鮮卑拓跋氏相對於漢人而言,不過是一個落後的小部族,這種小部族趁漢人內亂,即便能僥倖入主中原,也必然是一種畸形的統治。”

“一方面,他們不得不借重漢人維持治理,另一方面又必須不斷打壓漢人,以免漢人威脅到他們的統治地位,這種天然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漢人在這種畸形的政權內為官,表現得越出色,越容易引來殺身之禍,甚至於禍及滿門,不知崔祭酒以為然否?”

崔浩聽後泰然自若地飲了一口酒,才介面道:“秦滅六國之前,亦被六國稱為戎狄也。”

楊禹沒想到他有這樣的看法,還真是……呃,怎麼說呢?好吧,楊禹一時找不到話反駁他了,只得自嘲地笑道:“哦,如此說來,崔祭酒是要立志做當世之商鞅嘍?”

商秧雖然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卻不免落得個車裂的下場,崔浩自然知道他這話的意思。

他不答這一茬,話鋒一轉說道:“南朝以清談為樂,崇尚務虛,名士多以攜妓悠遊為雅事,劉裕雖奮起一時,來日即便龍飛九五,但終因得位不正,難以根除固有頑疾,南朝終難免流於嬌弱也。”

崔浩的才華楊禹早有耳聞,聽了他這番話,楊禹不得不感嘆,確實很有見地,至少他口中的“嬌弱”二字,可以說是陳後主最完美的詮釋,這種充滿預見性的眼光不是誰都有的。

“對了,我聽說楊使君乃關中人?”崔浩突然加了一句。

楊禹根本不想知道崔浩問這話的用意,他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