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6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此詩一出,加上楊禹先前一番情緒的渲染,瞬間便能擊痛所有人的靈魂。

即使是久居上位的劉裕,也不禁喃喃地念道:“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彷彿間,便如同看到了胡塵漫天,鐵蹄如雷的大地上,無數百姓哭喊著奔逃,在絕望中死去,臨死之前,無助地南望,痛苦地嗚咽,王師何在?一年又一年,怎還不來?

王修是關中人,也曾是遺民之一,他本來正冷眼看著楊禹,轉瞬間已是眼含熱淚,感慨萬千。

楊禹鼻子發酸,不時吸著鼻子說道:“太尉,說句得罪的話,所有偏安江南的人,是體會不到我們這些淪落胡塵的遺民有多苦的,這百餘年來,我們遭遇無數殺戮,我們被當成兩腳羊,被胡虜分屍食肉,我們一年又一年,在艱難地掙扎求存,我們一年又一年,在苦苦向南眺望,太尉,這一盼就是一百餘年啊……”

“好了,你不用再說了。”劉裕不忍再聽,打斷他道。

“太尉,我怎能不說?我怎能不說呢?我曾一次次望著長安的城牆,一次次望著漢武帝的茂陵,一次次的抬頭問蒼天,我華夏雄風如今安在?我泱泱上國何以淪落至此?”

“誰?誰能奮起清寰宇,一蕩胡虜百年塵!”

“終於,讓我們等到了太尉奮起於江左,平叛亂,滅南燕,誓師北伐,氣吞萬里如虎,一舉收復中原。”

“眼看關中便可光復了,我高興,高興啊,可越是這樣,我越是不想這來之不易的希望破滅,我不希望太尉此時將兵力虛耗在關中,現在真不是時候。”

“中原有北魏如巨石懸頂,若不先搬開這塊巨石,中原難靖,中原不靖,關中戰線拉得太長,終究難保,太尉,在下一片苦心,還望太尉明察啊!”

劉裕望著楊禹眼中隱隱的淚光,想說話,一時卻不知說什麼好,他久居上位,眼力方面自信不差,他確信楊禹說這些話時動情了。

結合寧壽之的彙報中,有關楊禹冒著被殺的危險,在魏主面前極力挑撥胡漢矛盾,企圖削弱北魏的事,劉裕相信他了。

特別是那句“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聽了就讓人心酸,感慨萬千,如果不是心心念念,是寫不出這樣感人肺腑的詩句的。

劉裕的神情柔和了一些,對楊禹說道:“你的心思我清楚了,但你初入我帳下,有許多事情不瞭解,北魏肯定要滅,但眼下確實不是時候,你是關中人,而且剛離開關中不久,對關中的情況最為了解,這次讓你來,是想讓你說說,關中若能收復,該如何治理。”

楊禹心裡很清楚,別看劉裕擺出一副我相信你的樣子,但身為上位者,是不可能這麼容易完全相信一個人的,否則他墳頭的草,恐怕早就長了一茬又一茬了。

楊禹理了理情緒,拜道:“太尉若執意要西取關中,屬下雖不贊同,卻也不便多加勸阻,至於接下來如何治理關中,屬下輕年識淺,只看到一些問題,至於如何解決,卻也胸無成策。”

“嗯,無妨,你先把問題說出來聽聽。”

“以太尉的威望,若能坐鎮關中,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若太尉不能久鎮關中,則需要解決幾個問題。其一,人心向背。關中已淪落胡塵百餘年,加上當年桓溫也曾兵至灞上,卻又很快退出關中,有此先例,關中百姓難免心存疑慮,不消除關中百姓的疑慮,治理關中便無從談起。”

當年桓溫兵至灞上,王猛曾入營捫蝨而談,桓溫問王猛:我奉天子之命,率軍來討伐逆賊,關中豪傑卻不起兵響應,這是什麼原因?

王猛答:長安近在咫尺,而公卻按兵不動,大家摸不透桓公的心思,所以不來。

最後不僅關中無人響應,便是王猛也拒絕隨桓溫南歸,最終成就了苻堅的前秦。

這些事情劉裕自然是知道的,楊禹此時重提關中人心向背的問題,劉裕深以為然,他點頭道:“嗯,有道理,你繼續說。”

“其二,是雜胡的問題,由於漢末戰亂,關中漢人大減;而另一方面,北方草原這一兩百年來氣候乾冷,水草不豐,導致大量雜胡南遷,此消彼長之下,至晉初關中雜胡數量已過半,而這百餘年在胡人統治之下,漢人比例不增反減,要想關中長治久安,這個問題也必須解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