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4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力出眾的兒子可堪託付,經楊禹這麼一鼓譟,誰敢保證劉裕心急之下不會強行掃除稱帝的阻礙呢?
謝晦越想越心驚,連忙說道:“自元興三年,明公逐桓玄、復晉室、平盧循、滅譙縱、掃燕逆,拓土三千里於外,於內行土斷,振朝綱,佈德政,使百姓安居樂業,如今更是提師十萬,克復中原,使舊都載清,五陵復禮,自有生民以來,勳德懋功,未有若此之盛者也。朝廷理應為明公備九錫,加璽綬,否則豈不使天下寒心?”
謝晦眉目分明,鬢髮如墨,風姿過人,加之才略明練、博贍多通,頗得劉裕器重,但終究年輕了些,有些壓不住心氣,加上對從龍大功過於熱切,所以第一個跳出來大表忠心。
所謂九錫,王莽接受過,曹操接受過,司馬懿、司馬炎接受過,而這些接受九錫之人,或其子孫,都取代了前朝。
因此,九錫也就隱含了一種即將取而代之的政治訊號。
“楊禹知罪。”
雖然楊禹入職才三天,這兩天被亂七八糟的賬目弄得夠嗆,連管理糧草的小吏都還沒能認全,但他不能也不想以此來推卸自己的責任,他再次長揖道,“望太尉能給下官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劉裕面無表情,但目光卻彷彿能穿透人心,“你若真能假道於魏,本太尉可饒你前罪。然則,你將如何說服魏主?”
劉裕說完順勢站了起來,他身材高大,雖未著甲,但腰間懸著寶劍,手把劍柄之間,無形中散發出一股逼人的氣勢。
楊禹趕緊答道:“啟稟太尉,魏主拓跋嗣新納姚興之女為妃,甚為寵愛,此次太尉伐秦,姚興之女必定會遊說魏主出兵阻撓,因此要說服魏主借道極難。”
太尉參軍謝晦冷笑著說道:“這些人皆盡知,何須爾來妄言?”
楊禹看了看謝晦,不得不說,這傢伙長得挺帥,只是太過於倨傲,再看劉裕帳中諸人,楊禹不免有些感慨,劉裕雖然英雄了得,可終究難以掙脫名門望族這張大網,細看劉裕帳下,左長史王弘出身琅琊王氏,太尉參軍謝晦出身陳郡謝氏,右長史鄭鮮之出身滎陽鄭氏,太尉主簿孔寧子乃會稽豪族出身,表面上看,這些士族皆已臣服於劉裕,但另一方面,這何嘗不是劉裕對望族的一種妥協呢?
楊禹感慨之餘,不再理會謝晦,繼續說道:“太尉,要說服魏主,恐怕要從他身邊的寵臣崔浩身上著手才行。下官在關中時,嘗聞崔浩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涉及,精研經義,運籌帷幄,有張良之才,如今官拜博士祭酒,常侍奉拓跋嗣左右為其講經占卜,解答疑難,深得拓跋嗣倚重,以下官看來,北魏上下,今後太尉真正要留心的當是此人。”
楊禹如此推崇崔浩,即便是年近不惑的王弘也大不以為然,更不用說年少得志,自視甚高的謝晦了。
聽完楊禹此言,謝晦那美目一翻,哂然一笑諷刺道:“崔浩若真如你所說,有張良之才,又怎會輕信你的說詞,為你去遊說魏主?莫非,你自認才學勝於張良?”
謝晦這番反諷不可謂不高明,在座的眾人有的失聲而笑,有的嘴角上翹,只是保持最後的體面沒笑出聲來而已。
楊禹淡然地拱拱手說道:“謝參軍說笑了,在下不才,豈敢望張良項背;不過,正因為崔浩智慧過人,倒不必費心琢磨什麼虛言巧語,只需實話實說,崔浩必然會盡力遊說魏主借道。”
楊禹話音一落,連老成持重的孔靖也不禁被勾起了好奇心,太尉主簿孔寧子更是忍不住搶先問道:“楊司馬,何謂實話實說?”
楊禹看了看沒有太多表情的劉裕,然後向孔寧子一揖道:“實話嘛,自然是明明白白告訴崔浩,太尉此次北伐,滅國大功,志在必得,秦乎?魏乎?”
這確實是句大實話,乍聽來無甚出奇,但若是聰明人,便能聽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你往深處想啊,劉裕為什麼需要一份滅國大功,這還用問嗎?自然是為了那張大椅。
既然劉裕對這份曠世之功志在必得,那自然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北魏若出兵阻攔劉裕伐秦,劉裕從秦國那邊得不到的,必定會轉向北魏找補,不管戰況如何,至少北魏是代秦受敵了。
孔寧子稍加思索後,悄悄瞄了劉裕一眼,見劉裕神色如常,他才接著說道:“秦魏畢竟剛結姻親,這恐怕不足以說動崔浩吧?”
楊禹搖了搖頭說道:“孔主簿,北魏有騎兵優勢不假,但眼下日子並不好過。這幾年北魏境內天災不斷,糧食欠收,拓跋嗣幾欲率眾東出太行就食,不久前,因崔浩勸阻才作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