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寶驥伏櫪淚不幹,盛隋風雲,三更燈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不買,但這潞州城,卻是有愛馬的豪傑,他定然是會買的。”
秦瓊聽了這句話,這才好像是大旱天裡逢甘霖,忙不迭的抓著老者的手,道:“老伯,還請幫忙,你若引我去賣了這匹馬,事成之後,送你些銀錢?”
熟料老者卻是痛呼一聲,道:“你這小哥的手勁比你那馬還大!”
秦瓊聽了,這才知道自己心裡高興之下,得意忘形了,急忙將手鬆開了。這時老者才說道:“這裡出西門去走十里地,有個單家莊,又名二賢莊,莊裡有對兄弟,姓單,長名雄忠,弟喚雄信。他二人素來結交豪傑,江湖上可謂鼎鼎大名的。他們家裡便養了許多駿馬。”
秦瓊這才恍然大悟,暗暗自悔道:“在家時常聞朋友說:‘潞州二賢莊單家兄弟,是延納天下英雄的豪傑’。我卻是傻了,怎麼到此地,卻不去拜見這兩位兄臺?但如今弄得衣衫襤褸,卻去拜他,只怕又讓他誤以為是去打秋風的!但是此刻若不往二賢莊去,又如何賣馬得銀錢?也罷,只是賣馬,不要認慕名的朋友就是了。”想到這,才開口道:“老伯,勞煩你引我前去吧;我如果賣了此馬,定然送你一貫半貫的銀錢。”
老者貪了厚謝,連忙應聲,快步走進城去,將四束柴交到在豆腐店裡,同時換了一升黃豆,掛在扁擔頭上,走了出來。卻是他見馬餓得狠,怕黃膘馬走不了路,換來給馬吃的。等出了城,便把豆兒倒在個深坑塘裡面,扯些青柴,拌了與那馬且吃了。老者便拿扁擔兒引路,秦瓊牽馬跟在後面。走了約十里多地,果然隔著一座青石橋,看見一群院落安穩的落座,正是二賢莊到了。
老漢持扁挑過橋入了二賢莊。秦瓊則在橋南樹下拴馬,見那馬瘦得不像模樣,心中暗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也看不上,教他人怎麼肯買?”看那黃膘馬馬鬃馬尾都結在一處,如同亂麻,秦瓊只得將左手衣袖捲起,按著馬鞍,右手五指,順著馬領鬃往下分理。
黃膘馬怕疼,連忙掉過頭來,雙眸直直望著主人,鼻翼一扇一扇,眼中竟慢慢滾下淚來。
秦瓊一見,大為心酸,也不再去理順黃膘馬的領鬃,只是用手掌在馬項上,拍了這兩掌道:“黃膘,黃膘!我雖得你不到一載,你卻是當了我的童僕一般。這一年我在青齊之地揚名,也仗你一背之力。今日我行事不利,反而要以你為生計,把你賣在這莊上。你到頭來仍有戀戀不捨念舊主之意,而我卻忍心賣你,我倒是反不如你!”
黃膘馬見主人拍項吩咐,竟然將頭低了下去,只是四蹄踢跳,低頭嘶喊連聲。秦瓊只是在樹下長嘆不絕。正是:
自負卓然志,正是缺礪材。
慚無人剪拂,昂首一悲哀。
卻說單氏二兄弟,乃是富厚之家,祖上曹州人士,因生計轉投潞州。兄長單路,字雄忠,慣使一把三十六斤重“古月鉤鐮刀”,常年在外經營,江湖人皆美稱其為“百納豪傑”。二弟單通,字雄信,使一杆四十斤重的“金釘棗陽槊”,在家經營,江湖人則稱他為“有求必應”。這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更兼祖上皆是綠林大豪,故此傳至此代,更是威風,單通僅僅二十四歲,卻已經成了天下綠林總瓢把子。此刻已經兩年有餘,統管天下綠林,一隻令箭傳出,各方無不聽調。
這日單雄信閒來無事,正閒坐廳前。老者見了個正著,故此開門見山道:“老漢進城賣柴,見個山東人牽匹黃驃馬要賣;那馬雖跌落膘,韁口還硬。如今領著馬在莊外,老漢特地前來,請員外看看。”
單雄信聞言一驚,道:“千里良駒麼?可真是黃驃馬?”
老漢點了點頭,道:“正是黃驃馬。而且絕對千里良駒!”單雄信聽了大喜,當即起身,跟隨著老漢出了莊去。
單雄信一出來,秦瓊隔溪一望,已經看的清楚,只見單雄信身高六尺,體格魁偉,大有一方豪傑,敢吞併四海之慨。若是早些時日,秦瓊卻也定然遠遠的招呼一聲,但如今落魄得很,只能畏畏縮縮的悵然若失。
單雄信徑直過橋看馬,卻不問人。只是走到馬旁,把衣袖撩起,用左手在馬腰中一按。單雄信膂力最狠,黃膘馬雖然此刻餓得骨削毛長,但依舊神駿,單雄信奮力一按,黃膘馬卻也分毫不動。
單雄信見這匹馬如此神駿,面目上添幾分喜色。又見這匹馬:頭至尾,準長八尺,蹄至肩,高六尺有餘。遍體黃毛,如金絲細卷,並無半點雜色。
單雄信看罷了馬,不禁連連讚歎,這才與秦瓊正面相見,道:“朋友,這馬是你賣的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