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松錦之戰的罪魁,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三才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良賢走後,崇禎突然沒頭沒腦對李若鏈惡狠狠說道:

“崇禎十五年被朕斬殺的那個大同總兵王樸還記得吧?”

李若鏈想了想,“當時臣還是錦衣衛指揮同知,沒有資格參與對王樸的審判。不過臣記得這個人。他和白良賢的父親白廣恩在松錦大戰時候都逃跑過。”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當年吳三桂在松錦之戰也逃跑過,他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心中突然對李若鏈生起一股莫名的恨意來。

“等平定了天下,給朕查查王樸的家族,朕非誅他們九族不可!雞犬不留!”

在場眾人被崇禎的震怒都搞迷糊了,但吳三桂很清楚陛下為何如此出離的憤怒。

崇禎腦海中浮現出松錦之戰的歷史。

從崇禎十二年二月到崇禎十五年四月,這場戰役陸陸續續打了整整三年兩個月。大明累計投入九邊精銳約十三萬、建奴累計投入兵力約十一萬。

結局是大明傷亡五萬多人、建奴傷亡一萬多人,戰損比慘不忍睹,大明在遼東的軍事存在僅剩下山海關以及寧遠一座孤城。

大明方面當時由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洪承疇掛帥,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等人為各隊統領。

這幾乎是大明最後的精銳部隊了。

可是居然敗得無比絲滑、流暢、毫無徵兆。

皇太極以錦州的祖大壽為點,採用圍點打援的策略。洪承疇吸取薩爾滸之戰、明軍分散出擊的教訓,將十三萬大軍整合在一起,穩紮穩打、緩步推進。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洪承疇用鐵桶陣硬剛皇太極,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一戰,清軍差點全線崩潰,吳三桂居首功!

可是隨後的歷史程序就很詭異了。兵部尚書陳新甲不停勸說崇禎要求洪承疇速速決戰,皇帝旨意不可違,於是洪承疇無奈率軍出擊。

然後在八月二十日的時候,歷史上可能最善於挖坑的皇太極就下令掘壕,從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山、杏山之間的通道,一直到挖到海口,連掘三道共計數十里的大壕溝,將明軍包圍起來,切斷了其與後方的一切聯絡和糧餉供應。

後人都說皇太極這三道壕溝如何如何牛逼,活生生將大明軍隊困死,但這三道壕溝真的這麼厲害嗎?真的沒法越過?事實並非如此。

八月二十一日的時候,洪承疇下令突圍,試圖越過壕溝,由於各部協調不暢,沒有成功。同一天皇太極命令阿濟格偷襲了塔山,並攻佔了附近筆架山上大明的十二座糧倉。

得到訊息的大明軍隊全軍崩潰,洪承疇認為大軍主力還在,只要一起突圍,即便壕溝再深,兜回去問題也不大。為了防止單獨撤退引發大軍混亂,洪承疇約定次日早晨突圍。

可是大同總兵王樸不知道怎麼回事,半夜率領本部人馬胡亂突圍。結果整個大軍都開始逃竄,在戰役早期打得英勇頑強的吳三桂也慌了神,開始逃跑。

這下好了,其餘的大將,如馬科、李輔明、白廣恩、唐通等人紛紛撒丫子跑路。整個遼西走廊頓時陷入了一鍋粥的狀態。遼西走廊最窄的地方距離海邊不過數里路,戰損的明軍五萬多人,大部分是被擠到海里淹死的!

三道壕溝並沒有擋住吳三桂,他繞過壕溝直接回到大後方的寧遠城去了。這充分說明,這三道壕溝根本沒有太大的戰術意義。大明這次完敗,真正的罪人就是大同總兵王樸!

《明史》用四個字記錄王樸的可惡:樸先夜遁!翻譯成白話就是說:王樸他連夜先跑了!

戰後,崇禎發飆斬了王樸,也僅僅斬了王樸。

比起祖大壽、吳三桂這些多少有點身不由己將門世家,王家才是真正斷了大明國運的家族!他們號稱“榆林王家”。其罪罄竹難書。

王樸的父親是右都督、柱國太師王威。在延綏鎮、榆林鎮長期擔任總兵。九佩將印,當了五十年總兵大佬。王威的弟弟王繼做過薊州和保定總兵、王宣做過保定總兵、王都做過保定總兵,還有一大堆的親族子弟最次也是副將。

王樸還有一個弟弟王洪,崇禎五年以天津總兵的身份帶兵鎮壓登州叛亂,結果這位仁兄也是半夜拔營逃跑、不告而別。

正是王洪的這次逃跑,讓叛亂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逃出生天。正是這三叛賊的逃跑,讓建奴擁有了大量的火炮和技術工人。

所以說,王家的兩次逃跑,一次斷送了大明九邊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問道在諸天

北玄墨蕭

無限之血火榮耀

七隻小鷹

天下

夢醒心傷

情滿四合院之無悔青春

橡皮泥戰士

被退婚後:我詩仙的身份曝光了

兩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