玗石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40 他們視榮譽為生命,身上流淌著紅色基,老兵不死,玗石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偏見,覺得他們天生的桀驁不馴,是紈絝子弟。”
“這一點我並不否認,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更早的甚至參加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到了六七十年代,他們的父母也基本上成了師級以上幹部。”
“因為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這些生在長在軍區大院的孩子們沒有束縛,從戰爭歲月走過來的大多數軍人教育孩子,基本上都是用暴力解決的。這就是高幹子弟們性格形成的原因。”
對此,王亮的理解最深刻了。
因為他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年幼的時候因為自己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給予真正的教育和關心,所以也成了紈絝子弟,骨子裡也有一種桀驁不馴。
十年風波更可謂是對天性的解放,調皮搗蛋,無“惡”不作。
後來,兩個孩子到了部隊,走了父輩的路。
在軍隊裡,有了紀律的約束,他們沿著父輩的足跡摸索前進著,他們渴望建功立業,渴望著得到父親的認可和誇獎。
所以他們拼了命地努力著。
“我太瞭解這些孩子們(高幹子弟)了,他們表面看上去桀驁不馴,像紈絝子弟,但他們視榮譽為生命,身上流淌著紅色基因,為了像父輩一樣戰鬥,給父輩爭光,不怕流血犧牲,危險時刻衝在前,表現著新一代軍人的崇高氣節。”王亮苦口婆心地說道。
王亮講起了一名高幹子弟的故事:“有一個兵,名字叫姜利民,你們一定沒有聽說過,但他就是高幹子弟。”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利民的父親擔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首長。同大多數其他的也軍二代一樣,利民在父親的安排下參軍入伍了,服役於陸軍121師362團,因為讀過高中,在訓練上拔尖,利民很快就提幹了。擔任362團7連3排排長......”
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後,362團擔任師先頭主攻團,負責在邊境莫隆地區撕開一條口子,為全師越境向敵縱深穿插開闢通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