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63 章,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爾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伍愛華的話,現代的彈幕有感而發。

【這簡直是夢中情崗】

【是我夢想中的工作沒錯了】

【真的做夢都不敢想能有這麼好的工作】

看到一心只想躺平擺爛的觀眾們,伍愛華會心一笑,而後又說道:“不過雖然這工作是我們的夢中情崗,但是漢朝官員應該是不咋喜歡的。”

“畢竟擱在秦朝和漢初,廷尉和御史大夫可謂是大權在握,上一個有名的廷尉是誰?李斯啊!”

“結果

() 跑到你漢武一朝,人就只能當個閒官?”

伍愛華說著,又開始自問自答:“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漢武帝在外朝之外,還設立了一箇中朝。”

“這個中朝的人,就屬於位卑但是權重的,”伍愛華詳細科普道:“漢武帝在中朝設立了侍中、尚書、給事中等職位,讓他們參加核心談論和決策,直接對皇帝負責,從而架空了丞相和廷尉、御史大夫的權力。”

“漢武帝在尚書檯下,設了了二公曹,由二公曹掌管審判,於是廷尉就可以拿著大把工資,啥也不用幹。”伍愛華說著都忍不住羨慕了。

“歷史認為,漢武帝設立的這一個中朝,其實是唐朝二省六部制的雛形,它和唐朝二省六部的存在,都是為了架空相權,加強皇權,進一步促進中央集權。”

始皇聽著伍愛華的科普若有所思,只是始皇對於朝堂的掌控還是很厲害的,他並沒有受到相權轄制的感覺(畢竟呂不韋被他輕輕鬆鬆就搞下去了),但是始皇也知道,自己未來的繼承人們不是每一代都可以好好掌握朝堂,所以這種制度也有其存在的意義?

“除了中央的這種改革,漢武帝在地方也作出了改革,”伍愛華繼續說道:“他專門設立了十二個監察區域,稱為州,每州都配備了一個刺史的崗位,專門用來監督彈劾當地郡守。”

“在漢武帝之前,漢朝沒人這麼做,漢武帝這個小機靈鬼搞了這麼一出,直接讓郡守每天食不下咽、夜不安眠。”

“在這個時候,刺史還只有監督監察彈劾的權力,地方的司法權和行政權還都掌握在郡守手上,可以說郡守一般是當地一把手,刺史只是當地二把手甚至二把手,畢竟還有個軍事主官。”

“但是很快,因為刺史沒有人監督,皇帝又相信刺史,在東漢的時候,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因為害怕刺史跑去和皇帝講自己的壞話,郡守在做決定之前都要先請示一下刺史,刺史認為可以的他們才會繼續做,兩者的地位已經發生了顛倒對調。”

“東漢末年,州已經從監察的區劃變成了行政的區劃,刺史已經實際意義上成為一州集行政、軍事、司法、監察於一體的主官。”

“這時候,刺史已經變成了我監督我自己,監察的意味已經逐漸消失了。”

聽到伍愛華這話,漢武帝不由皺眉:“沒有監察,郡守為所欲為,有了監察,刺史為所欲為,朕設定的刺史變成這樣,東漢究竟是怎麼做事的?!”

自己手上好好的制度,怎麼到東漢就變了味了呢?!

“說完法庭的人員組成,我們來說說審判的程式。”

“漢朝對被告人審訊和判決,叫做鞫獄。”伍愛華首先解釋了一下名詞:“鞫是指的從審訊到判決的全過程,而獄說的就是判決之後進入監獄的全流程。”

“鞫包括了辯告、訊問、刑訊、雜治、讀鞫、論決、乞鞫等過程。”

【漢朝司法程式也挺複雜的】

【這說明漢朝法治其實已經發展到了一定

的階段了】

“辯告,很多人看字面意思,會誤以為是要進行辯論、辯解、告狀,其實辯告是審理之前,司法官員向當事人宣告相關法律要求,並且強調不得偽證,誣告要反坐。”伍愛華解釋道:“和庭前宣誓是一個程式。”

【乖乖,古代這流程還挺先進】

【作證之前發個誓,英美法系老操作了,該不會是和我們老祖宗學過去的吧?】

“訊問的話,就是當場詢問當事人、證人,做好記錄,這裡漢朝還有個‘傳復’的手續,是說二天後重新把人找回來再問一遍,看看和之前的記錄有沒有出入,好判斷有沒有人說謊。”

“至於刑訊,大家就都知道了,找不到結果的時候,嚴刑拷打當事人或者嫌疑人,獲得他們的口供。”

“在古代,單憑口供也是可以定罪的,不像我們現在,就算當事人自己承認,只要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暗夜凶宅

愛寫恐怖小說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