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九天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阿尼瑪與阿尼姆斯,深層心理學,蓮花九天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榮格理論中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
阿尼瑪原型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姆斯則為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
仔細瞭解“母親的呼吸”之後,大家可能會產生一種疑惑。
那就是——“母親的呼吸“不可能永遠都是有安全感的;父親也不一定永遠是暴燥和剛烈的,也有溫柔的一面。
有時候母親會向孩子傳達一些負面的、消極的東西;甚至會責罵、傷害孩子。
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這樣質疑也是合理的,說明是全面地看問題。
但只需瞭解上面一個概念,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因為母親心中也有男性的一面,所以她有時也會對孩子動怒、甚至是無形地傷害。
所以,“母親的呼吸”就是指“阿尼姆斯”以外的純女性部分。(主要是指母親的母性)
仍然是永恆存在的安全感。
這也是為什麼,當患者心中的“偶像”地位發生突變,他會感覺精神支柱的完全崩塌。
就是因為,他不知道“偶像”身上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成分。
也還是一個本質:他沒有找到最原始的“母親的呼吸與安全感”。
把阿尼姆斯的消極與暴燥當成了全部。
形象點說,媽媽也可能向侵犯她的人妥協,吸收了侵犯者的破壞和不良人格,形成自我破壞和消極情緒.
所以,心理疾患者在有所好轉後,總是渴望成為指導者或大師,指導別的患者該怎麼恢復健康.
因為他曾經面臨的並非常人之難:一方面要與侵犯他和母親的人抗爭;另一方面,又要幫助人格產生妥協的媽媽,幫助她克服外界的不良暗示和消極情緒.
也許這樣說不太具體.
那麼下面一個例子也許能更直觀、真切地詮釋這個理論.
當一個抑鬱型,或者多愁善感型的男孩,在傾聽母親或者愛人幽怨的感慨時,極有可能感同身受,引發他的抑鬱情緒.
這個時候,他會喪失所有抵抗力,一切積極樂觀的情緒彷彿全部消失,無法調動;思維陷入低落的深淵.
除非他的母親或愛人再次呈現快樂的一面,否則他無法從低落中走出.
只能尋求麻醉和逃避.
這也是為何患者總是向外界妥協的原因.
就是依賴和外界的聯絡,轉移對母親陰暗面的正視.
但是,卻有一種方法,或者說記憶,能夠在直面親人的悲傷時,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的情緒.
這種方法就是:把親人的悲傷訴說一分為二——把親人的快樂當成母親,把導致親人悲傷的事或者人當成父親或其他男性。
這個時候,只需集中關注親人的快樂,因為那才是真正的母性。
然後,再直面導致母親悲傷的“父性”負面暗示因素。
結果就又會重新回到前面所述的“朦朧的安全感”。
然後,天生對外界的好奇、探索心,與正常的抵抗力,又開始復甦。
他會在瞬間燃起本源的動力與勇氣,與母親一同驅散陰鬱,而非感同身受,卻無所作為.
再多的負面暗示,也無法影響到他的情緒。
這種樂觀是質的突破,並無任何激勵和意志力的作用。
也絕不同於患者常常自以為焦慮完全消失,實際是一種麻木的心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