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九天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記憶的倒流與填充,深層心理學,蓮花九天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以舉一個較為通俗的例子:一位男子,原來十分自卑,面對心愛的女孩,害怕說錯話、做錯事、害怕被拒絕、不敢迎難而進。

可他卻偏偏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自然遭到了拒絕,甚至貶低。

透過心理分析,他的信心恢復了,可是那個女孩卻早已離開了他。

現在有另一個愛他的女孩。

但是,他的內心卻並不滿足。

特別渴望用現在的信心重新去追那個女孩一次。

並且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追到他。

如果不能滿足他這個願望,他會覺得無比遺憾。

感覺現在的愛也毫無份量。

於是他只能在幻想中再去追求那個女孩。

問題就在此出現了!

如果說,他已經有信心追求那個女孩。

那麼,如果再出現一個類似的女孩,他也一定具備這種自信。

可是,奇怪的是:當一個他心儀的女孩再次出現在他生活中時,他所堅信的那份自信竟然又蕩然無存。

似乎這種自信只能應對過去的自卑,而無法面對當下的挑戰。

這又是為何呢?

明明已經經過深層挖掘出來的自信,何以在一瞬間莫名消失?

他所恢復的自信和快樂,總是隻能彌補過去的遺憾和空洞。

也許在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會選擇激勵他:“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既然你已經有自信了,就用在當下吧!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誠然如此,這種自信恢復得太難得了。應該用在當下,而不是停留在過去。

願望是如此的美好,但是真實又是不容忽視。

如果不用恢復的自信去彌補過去的遺憾,他會形成一種空洞感,實際上仍然是一部分自我的缺失。

這種空洞感不容忽視,似乎又回到了前面的5%的致病因素。

他甚至寧願去召喚那部分“傷痛”記憶,也要去彌補空洞。

如果用說教去鼓勵患者接受那種空洞,活在當下。

那是一種積極的做法。

但並不是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的目的就是不需要多少鼓勵與建議,基本依靠患者自身的本能反應來治癒心靈。

所以,首先就要承認這種空洞存在的真實與必要性。

因為這種空洞是實實在在的生理反應。

具體來說就是心的一種懸空感。(在後面闡述"呼吸"章節中,可以推出:這種空洞感其實就是沒有深入吸氣,致使腹部沒有正常膨脹而導致的)

然後再用患者的本能來彌補這種空洞。

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症狀,就是失去的那部分自我。

所以,如果患者用現在的自信,去彌補曾經的症狀所帶來的遺憾,自然就是“畫蛇添足”了。

但是,要明白如此,前提是要讓患者知道症狀就是那部分自我。

回到上例,那個男孩的“症狀”就是:經常在所愛的女孩面前說錯話、做錯事。甚至是帶有強迫性的一種“罪惡”。

那麼,他的空洞和遺憾就是——自卑,沒有自信去追求她,害怕被拒絕。

他當時很痛恨自己的低階錯誤,還有那種強迫的“罪惡”。

如何把這兩者聯絡起來?

如果僅用表面意識去解釋。

只能得出自相矛盾的結果——既然這麼在乎她?為何還總是在她面前犯一些低階錯誤?

只能用潛意識與意識的衝突來解釋,才能得出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

那就是——他的潛意識根本不那麼在乎她。所以在她面前會比較放得開,不怕犯錯;也由此體現他那種閒庭信步的自信:不會擔心自己的小錯而追不到她。

所以說,他的自信就在症狀中體現出來了。

他只需明白症狀的意義,就已經足夠了,而不需要再用現在的自信去彌補過往的空洞。

如果他用現在的自信去彌補過去的遺憾,就會造成一種新的記憶空洞。

這種新的記憶空洞就是……他忽略了當下的愛。

當下即使有人愛他,有真實的快樂存在,他也覺得不滿足,甚至覺得索然無味。

因為他的自信記憶用來彌補過去的空洞。

自然會在現在留下一個新的空洞;等到下一次,即使故境重現,他的自信記憶又要來彌補新留下的空洞。

記憶就像一條溪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公路求生:我的資源箱能開兩次

龍潛

黑色禁斷系列2慾海

徹夜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