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同僚間的辯論高手
寒江獨釣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4章 同僚間的辯論高手,四合院:我以醫術定乾坤,寒江獨釣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能夠理解。 ’”
“何況根據我們的秦國法律來說,村長就是負責處理一些小事的官吏,他們應當手持兩個一尺多寬的竹製或木材的書條,用於傳播法律規定,讓百姓知道法律的存在,但因各村鎮的情況差異很大,有些村民雖然瞭解了法律內容,但並未全面理解。”
“所以希望完全知曉秦國法律的渴望猶如大旱盼望雨一般迫切!”
“陛下的這個決定順應了民心,成全了上天之意,甚至連古之聖賢也不及如此!”
蒙毅話說到最後不忘附贈美言,而馮劫還在堅持:“人性本惡,在全國頒佈秦國法典必定會被心懷狡猾的惡徒利用其漏洞加以破壞法典,到時候怎麼辦?”
扶蘇內心默默點著頭,雖然馮劫的觀點有些道理,但是那種鑽牛角尖、挑法律毛病的行為,在他所在的時代並不罕見。
然而不對啊…儘管以法治國家,但是畢竟制定和實施法律的人還是那些擁有權柄之人,他們的人性和道德決定了法紀執行的好壞。所謂的‘訟棍',大都是勾結司法官員的傢伙,他們的存在正是法律被曲解乃至敗壞的催化劑。
於是他聽到了蒙毅爽朗地一笑,隨後開口道:
\"商鞅曾說過:官員知道百姓明白法律,因此,官員不敢濫用法律觸怒民眾,民眾也不敢違背法令以求法官寬待。倘若官員以不當手段對付百姓,那麼百姓便可向法官反映情況;一旦法官將違法的刑罰告知百姓,那麼這將會作為對官吏行為的標準警示,讓官員知悉。這樣的情況下,官員自然不會以不合法方式對待民眾,同時百姓也避免觸法,保護自身的權益和整個社會的公平性。”
\"每一個人明悉法律,官員就不再可以非法待人處事,這是保障平民福利與維持公正的途徑。\"
\"至於那些狡猾之徒,依照秦的法律嚴懲便是!\"
確實是名家級別的辯論高手……當見到馮劫沒有發言時,扶蘇心裡回憶起了關於這條商鞅言論在書上所作的註解:就像養馬,讓養馬的人互為監督,雖然可能因個人利益導致互相包護,不一定能養得最好;如果能讓馬自身能夠說話來監管養馬的人呢在一陣沉寂後,馮去疾轉向了扶蘇詢問道:“不知陛下游覽的是否涉及哪些法則內容呢?”
由於秦朝的律法複雜,包括了《田律》、《廄苑律》、《倉律》、《金布律》以及《關市律》等條文,在一起印刷恐怕會超出許多平食的負擔範圍。
扶蘇微笑著表示:“將只針對與百姓相關的人事法律出版。我找到了一些深究秦律並擅長的獄掾,在解釋常見由百姓引發的條款方面做了詳細的說明,並融入可參閱的定型格式。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即可完成所需刻板的製作。”
馮去疾聽後,輕輕地閉上了眼睛,保持了片刻沉默——扶蘇之前便已有此計劃。這個結果讓他難以預料。
在他觀察到蒙毅自信且侃侃的發言中,他覺得這並非出自名家門派的教導,而是事先與扶同謀劃好的。正等待著提問一樣!
他想詢問扶蘇計劃列印哪幾條法律的時候,以為扶蘇可能會高瞻遠矚,直接將所有的秦律一次性全部發行至全國。
若能這樣行動,還存在變局的可能——在秦律的制定中,有一條規則允許公職人員的子女有資格進入學校,透過考試之後便可直接成為人員。而在學府內教授的,除了軍事訓練如射箭與駕車,最重要的還是教導以法為核心的教學,並將法例作為教育基礎,培養以官員為首的教育群體。
若是扶蘇選擇發行全部的秦律,這些學府裡的子弟將會成為最大的挑戰。因為他們會擁有系統學習知識與法規的優勢。
卻沒料到……看著沉默良久的馮去疾,扶蘇心想著:陛下在過去幾年於上郡的生活中,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呢?
在前往藍田的路上,扶蘇回想了一幕場景。在當今這個時代,相權幾乎與皇權相當,如果要推行新政,就必須解決圍繞著左丞相和右丞相這兩大支柱問題。
左丞相尉繚,雖然在扶蘇為他子孫謀劃好了前程後,基本已經處於半退息狀態。除了日常的政務,他並未對扶蘇的決策進行過度干預。與此不同,真正的右相兼首相——馮去疾,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像一座大山,重重壓迫在扶蘇的頭頂。
扶蘇對此事的看法,似乎歸咎於始皇帝。自從秦一統六國之後,依然保持著周朝時代的政治框架,設立三公,即丞相、太尉以及御史大夫,與共同治國理民的最高領導班子。
三公彼此互不統屬,只直接對負責,這種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