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暴殄天物
李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暴殄天物,害我退出娛樂圈,我成巨星你哭啥?,李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屆國民文學獎有兩個主題,參賽者只要選其一就可以,不過張昭不這麼想,他既然是衝著反擊“作曲家高高”去的,自然是要越高調越好,選一個主題怎麼能顯得出他的才華,又怎麼能震懾宵小呢?
他要兩個主題一起寫,這樣才能達到最大化的震懾效果。
首先是“讀書有用還是無用”,像前世就有過相同的辯論,讀書當然是有用的,要是沒讀書,你連辯論的資格都沒有。
張昭很快就想到了一首詩,就是北宋神童王洙寫的《神童詩》,其中有一段就闡述了讀書的作用。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其實《神童詩》很長,後面還有七八倍的篇幅,但與“讀書有用還是無用”關係不大,而且光是這一段,就足以闡明主題了。
寫完後,張昭再看向“學習是否需要老師”這個主題,同樣是個偽命論,估計出題者真正想說的是,學習當然需要老師,沒有老師,光憑自學又能有什麼成就?
這就更簡單了,張昭隨便回憶了一下,很快就想到了一篇文章,同樣是一首古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這篇《師說》,是唐代韓愈寫的一篇議論文,反覆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恰好貼合“學習是否需要老師”這個主題。
兩個主題,一首詩,一篇文章,張昭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錯字後,這才整理了一下,按照國民文學獎的官方郵箱地址傳送了過去,接下來,只要等待稽核就可以了。
……
陳泰是一名國文大學的副教授,同時也是國民文學獎的稽核編輯,像他這樣的稽核編輯有很多,都是各所大學文科的教授或者副教授,足有數百個之多。
每人都有組委會官方給特別開通的官方郵箱,凡是有投稿作品,會自由分散到他們這些稽核編輯的郵箱之中。
和往常一樣,陳泰吃過晚飯,就戴好眼鏡,坐到電腦前準備審稿的工作。
每年參加國民文學獎的人很多,無論是學生,還是已經步入社會的工作者,或是一些喜好文學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會參加這一年一度的文學盛事。
不過參加是一回事,能不能進入正賽就是另一回事了,每當國民文學獎開始之時,參賽者需要寫一篇作品投稿,經過稽核透過之後,才能算正式參加比賽,也就是正賽環節。
而能透過這一稽核環節的,微乎其微,數百萬人之中,估計也就只有幾千人進入正賽,然後在這幾千人之中,去爭奪文學的至高獎項。
可以說,在幾百萬人裡面選出那麼幾個最具才華的人,難度可見一斑了。
而能透過正賽稽核環節,也是一種榮譽了,起碼比那些參加了比賽卻連稽核都通不過的人強。
陳泰一邊想,一邊點開郵箱裡分配過來的投稿,按照時間先後順序看了起來。
作為國文大學的副教授,學識自然不用多說,基本上一篇作品的好壞,從第一句話開始,他就能確定大半。
所以陳泰看稿很快,除非真有什麼好文章,他才會仔細研讀,將速度降下來。
但看了幾篇後,都沒有讓他眼睛一亮的,大多是一些平庸之作,如此又看了十多篇,他準備再看一篇就休息一下,做做眼保健操,舒緩一下眼睛的疲勞。
點開這個名為“張昭”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