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雍也:撥正世風,崇內修德—對社會價值與個人成長的思考
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雍也:撥正世風,崇內修德—對社會價值與個人成長的思考,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口才,也沒有宋朝那樣的美貌,在當今的社會就很難避免災禍了。”
首先,“祝鮀”,“祝”是官職,“鮀”是人名。祝鮀是衛國的大夫,以能言善辯、巧於辭令而聞名。這裡的“佞”,指的是能說會道、善於用言辭取悅他人的能力。
“宋朝”,是宋國的公子,以容貌俊美出眾而為人知曉。
“難乎免於今之世矣”,意思是在當下這個社會中,難以避免遭遇災禍或者困境。“難乎”表示很難、不容易;“免”是避免、躲開;“於”是在;“今之世”指當下的社會環境。
孔子這句話並不是在倡導人們追求口才和美貌,而是透過這樣的表述,對當時社會過分看重外在的能言善辯和容貌姣好,而忽略內在品質和真實才能這一現象進行了批判和反思。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社會價值觀的扭曲
孔子的這番言辭如同一面犀利的鏡子,清晰地映照出當時社會價值觀的嚴重扭曲和偏離正軌。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似乎陷入了一種盲目的追求,將過多的關注和尊崇賦予了表面的能言善辯和迷人的容貌,而對於那些真正能夠塑造一個人高尚靈魂、支撐其在人生道路上穩健前行的內在道德品質和實際能力,卻表現出令人痛心的漠視和輕忽。
這無疑引發了我們對現代社會的深刻反思。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類似的價值誤區?社交媒體的泛濫使得人們熱衷於展示精心修飾的外表和華麗空洞的言辭,追求瞬間的關注和虛榮的滿足,卻忽略了內心的滋養和精神的成長。我們是否在這場看似熱鬧非凡的表象狂歡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遺忘了那些真正能夠賦予生命深度和意義的內在價值?
2. 內在品德的重要性
孔子的警示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聵,讓我們深切地認識到內在品德的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無論社會的風雲如何變幻,無論外界的誘惑如何紛繁複雜、五光十色,內在的品德——如誠實、善良、正直、寬容、謙遜、勇敢、堅毅等——始終是我們在人生海洋中航行的定海神針,是我們在茫茫塵世中安身立命的堅實根基。
一個擁有這些美好品德的人,就如同擁有了一座永不枯竭的智慧寶藏和力量源泉。在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時,他們能夠憑藉內心深處的道德堅守和精神力量,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的信念和從容不迫的姿態,不被外界的喧囂和浮華所迷惑,不被短暫的挫折和困境所擊垮。他們能夠以一種豁達、平和、積極的心態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去擁抱生命的美好,從而走出一條充滿陽光、充滿希望、充滿意義的人生道路。
3. 用人之道
從用人的角度進行深入剖析,我們不能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僅僅依據一個人的花言巧語或者迷人的外表來草率地做出選拔和任用的決策。如果我們僅僅看重這些外在的、表面的因素,那麼無疑是在捨本逐末,很可能會與那些真正具有深厚的學識、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強烈的責任心的優秀人才擦肩而過。
相反,我們應當以一種全面、客觀、深入的眼光去審視和評估一個人。關注他們的內在品質,考察他們的實際能力,觀察他們在工作中的態度和表現,衡量他們的責任心和擔當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為社會的各個領域選拔出那些真正能夠擔當重任、創造價值、推動進步的傑出人才,為社會的繁榮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4. 真才實學與浮華外表的權衡
孔子的這番話促使我們深入思考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如何正確地權衡真才實學與浮華外表之間的關係。是應該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大量地投入到追求表面的口才伶俐和容貌迷人上,還是應該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抵擋住誘惑,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技能素養、思維能力和道德境界?
答案顯然是後者。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真正能夠讓我們在人生的長途跋涉中走得堅定、走得長遠、走得有意義的,是紮實深厚的學識根基、精湛卓越的專業技能、敏銳獨到的思維視角和高尚純潔的道德品質。這些內在的財富才是我們人生旅途中最可靠的伴侶和最強大的武器,而非那些如曇花一現般的巧言令色和迷人外表。
5. 社會風尚的引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