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公冶長:侍坐言志,德耀人生—孔子與弟子的志向之光,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顏淵和季路恭恭敬敬地在孔子身旁陪侍著。孔子溫和且帶著期許地說道:“何不各自談談你們內心深處真正的志向呢?”

子路性格豪爽,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願意將我的車馬、華麗的衣服以及輕暖珍貴的皮裘都拿出來與朋友共同使用,就算因為使用而損壞了,我也絕對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遺憾和抱怨。”

在這裡,“車馬”指的是出行所用的交通工具;“衣輕裘”,“衣”作動詞,意為穿,“輕裘”是指又輕又暖的名貴皮襖。“共”表示共同享用、分享。“敝”意思是損壞、破舊。“憾”指的是怨恨、不滿的情緒。子路的這番話,展現出他對朋友的極度慷慨和毫無保留的真心。

顏淵則是謙遜而沉穩地說道:“我期望自己能夠做到不自我誇耀所具備的優點和長處,也不主動向他人表白自己所付出的辛勞和功績。”

“伐善”,“伐”有自誇、炫耀的意思,“善”指良好的品德、突出的才能和優點。“伐善”生動地描繪了那種自我吹噓、張揚自身優點的行為。“施勞”,“施”意味著刻意表白、宣揚,“勞”代表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和所建立的功勞。顏淵的志向體現了他內斂、謙遜的高尚品質。

子路接著滿懷好奇與期待地說:“希望能夠聆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從容不迫、滿懷慈愛地闡述:“我希望能夠做到讓年老的人都能生活得安穩、舒適,心情愉悅,沒有後顧之憂;使朋友之間能夠相互信任,真誠相待,情誼深厚而持久;讓年少的人都能得到關懷、愛護和正確的引導,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這段對話中,“侍”字,精準地描繪了顏淵和季路陪伴在孔子身邊時那種恭敬、專注的姿態,充分展現了弟子對老師的敬重之情。

“盍”,這個詞簡潔有力,帶有一種啟發、引導和鼓勵的意味,促使弟子們深入思考自身的追求,並勇敢、坦率地表達出來。

孔子透過這樣一場看似平常卻意義深遠的交流,巧妙地引導弟子們展現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高遠追求,同時也清晰、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宏大而溫暖的人生願景。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友情的真諦的深入探究

子路甘願與朋友共享財物的志向,深刻地體現了他對友情的珍視和無私奉獻。這種友情並非建立在物質的等價交換上,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真誠和慷慨。真正的友情應當是在對方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分享自己所擁有的,而不圖任何回報。子路的這種態度讓我們反思,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能夠像他一樣,在友情面前毫無保留,以真心換真心,共同面對生活的喜怒哀樂。

2. 自我修養的境界的全面審視

顏淵不伐善、無施勞的志向,反映了一種極高的自我修養境界。他深知謙遜是一種美德,不自我吹噓、不居功自傲,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淡定。在追求成長和進步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容易被外界的讚譽和認可所迷惑,而顏淵的態度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專注於自身的內在提升,不為虛榮和浮華所動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完善自我,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3. 社會責任與關懷的多維剖析

孔子的志向涵蓋了對社會各個階層的關懷,展現了他廣闊的胸懷和深沉的社會責任感。他關注老年人的安享晚年,體現了對生命暮年的尊重和關愛;追求朋友之間的真誠信任,構建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基石;關懷年少者的成長,為社會的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不能僅僅侷限於個人的得失和利益,而應當放眼整個社會,關心他人的幸福和安寧,積極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4. 志向的多樣性與價值的深刻領悟

從子路的豪爽重義、顏淵的謙遜內斂以及孔子的宏大社會關懷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志向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每個人由於性格、經歷和價值觀的不同,所追求的志向也各有差異。然而,無論是哪種志向,只要它是積極向上、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子路的友情觀能夠溫暖人心,顏淵的自我修養能夠成為道德楷模,孔子的社會願景能夠引領社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的星星,我的螢火

藍綠都是我喜歡的顏色

(海賊王同人)海賊王之航海日記+番外

哈尼雅

復仇情人

意若幽蓮

獸世嬌寵:戲精美人,多子多福

君墨羽

門庭十一

金千千

(綜同人)[綜影視]給他一個HE

青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