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曾子臨終德訓 千古警世明燈——生死之際的道德省察
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曾子臨終德訓 千古警世明燈——生死之際的道德省察,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曾子生病了,病情嚴重到生命岌岌可危的程度,在這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他拼盡全力召集自己的弟子們來到身旁,語氣堅定地說道:“啟予足!啟予手!”其含義便是讓弟子們仔細檢視他的手腳。緊接著,他滿懷深情地引用了《詩經》中的語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最後,他感慨萬千地說道:“從今往後,我知道自己可以免於禍害了,弟子們!”
首先,“疾”在此處所指的乃是極其嚴重、足以危及生命的重疾。這並非是尋常的小病小恙,而是一種足以讓生命之燈隨時熄滅的重症,凸顯了曾子此時處境的危急和生命的脆弱。
“召”這個字蘊含著多層深意。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呼喚或叫人過來,更飽含著一種急切、渴望、鄭重且不容拒絕的強烈情感。曾子在重病的折磨中,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弟子們召集到身邊,這充分顯示出他對此次即將進行的教導的無比重視,以及對弟子們寄予的深切期望和囑託。
“啟”字在此處具有非凡而獨特的意義。它有開啟、檢視、審視之意。曾子讓弟子們“啟予足”“啟予手”,絕非僅僅是表面上讓他們看看自己的身體部位,其背後隱藏著更為深刻的象徵意義。透過展示完整無缺的手足,他意在暗示自己一生在行為上的謹小慎微和嚴格自律,從未因放縱、疏忽或違背道德規範而做出可能導致身體傷殘的錯誤行為。
“予”明確指代的就是曾子自己,強調了這一行為的主體是他本人,突出了他對自身的審視和對弟子的坦誠。
“免”這個字的理解頗具深度和複雜性。它既包含了身體層面上免受傷害、得以保全和無恙的意思,又蘊含著在精神和道德層面避免犯錯、遠離罪責、獲得心靈解脫的重要含義。
“戰戰兢兢”一詞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極度小心謹慎、內心充滿恐懼和敬畏的狀態,彷彿時刻面臨著無法預料的巨大危險和致命威脅,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如臨深淵”這一形象的比喻極其逼真地展現了所處境地的極度危險。它意味著彷彿站在深不見底的懸崖邊緣,只要稍有疏忽或失足,就會瞬間墜入無盡的深淵,遭受滅頂之災。
“如履薄冰”則進一步強化和細化了行動的艱難與危險程度。就像在薄如蟬翼的冰層上行走,每一步都必須極其小心、輕緩且精準,因為哪怕是最輕微的偏差或失誤,都可能導致冰層破裂,使人陷入冰冷刺骨的水中。
深入剖析這幾個關鍵表述之間的內在聯絡和深層含義。曾子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刻,讓弟子檢視自己的手足,這一行為背後蘊含著極其深刻和豐富的象徵意義。他一生都以近乎苛刻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務必使其符合道德規範的最高準則。透過展示完整無損的手足,他向弟子們無聲地傳達了自己在行為上從未有過絲毫的放縱和失誤。而引用《詩經》中的那些驚心動魄的話語,更是生動且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他一生在追求道德完美的道路上那種如臨大敵般的謹慎心態。他深深地明白,道德的堅守猶如在懸崖邊緣行走和薄冰之上踱步,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敬畏和對自我的嚴格約束。而他最終所說的“吾知免夫”,這不僅僅是對自己一生堅守道德的簡單總結和確認,更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欣慰和滿足。他確信自己無論是在身體的行為表現上,還是在精神的內在世界裡,都沒有因為違背道德原則而遭受任何形式的損害和罪責。正因如此,他才能夠在直面生死的嚴峻考驗時,內心保持著超乎尋常的平靜、安寧和無所畏懼。
綜合來看,曾子透過這一系列飽含深情且寓意深遠的言行,向弟子們傳遞了一份極其重要、嚴肅且珍貴無比的道德觀念:道德修養是一場漫長而艱辛、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去堅守和扞衛的偉大旅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敬畏之心,嚴格規範自己的每一個思想和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生命的盡頭回望時,問心無愧,毫無遺憾。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道德自律的一生
曾子的一生,始終將道德自律視為生命中最為崇高和神聖的準則,以一種近乎嚴苛到極致的標準來要求和約束自己。這種自律並非源於外界的壓力、誘惑或是功利性的考量,而是深深紮根於他內心深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