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孔子論德才之衡——周公之才與驕吝之弊
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孔子論德才之衡——周公之才與驕吝之弊,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客觀、全面、準確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驕傲者往往對新的知識和觀念抱有牴觸和拒絕的態度,他們固步自封,沉浸在過去的成就和自我設定的光環中,從而失去了繼續學習、不斷探索和持續進步的寶貴機會。同時,驕傲的態度就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在人際交往中極易刺傷他人的感情,引發他人的反感、厭惡和排斥,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衝突和破裂,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眾叛親離的艱難境地。
3. 吝嗇的侷限
吝嗇不僅僅是物質財富上的一毛不拔,更是精神世界裡的一片荒蕪和貧瘠。吝嗇的人在精神上緊閉心門,如同置身於一座自我封閉的孤島,不願意與外界進行真誠而深入的交流和互動。他們不願意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智慧慷慨地傳授給他人,對他人的成長和進步持有冷漠、嫉妒甚至是惡意破壞的態度。這種狹隘的心態不僅極大地限制了個人社交圈子的拓展和人際關係的深化,也嚴重阻礙了團隊合作中相互信任、相互支援和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在一個高度強調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和共同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吝嗇者就像一顆格格不入的釘子,難以融入集體的洪流,無法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最終無法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和人生意義的昇華。
4. 全面發展
這一觀點如同夜空中璀璨的北斗星,為我們照亮了追求全面發展的光明道路,給予了我們深刻而寶貴的啟示。在成長的漫漫征途中,我們既要全力以赴地培養和發揮自身的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在知識、技能、思維等各個方面的水平和素養,同時更要將品德修養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靈魂工程,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持續的投入。我們應當努力培養謙虛謹慎的處世態度,以開放包容的胸懷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不斷反思和完善自我;始終保持慷慨大方、樂於分享的精神境界,將自己的資源、經驗和愛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他人,積極促進共同成長和進步。只有在德與才的天平上實現平衡與協調發展,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既有紮實能力又有高尚魅力、既受到他人尊重又能為社會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的全面發展的卓越人才。
三、本章小結
在本章中,孔子以周公之才為標杆,深刻而犀利地指出了驕傲與吝嗇這兩種品德缺陷對個人價值的巨大侵蝕和削弱,著重強調了德才兼備的不可或缺性和極端重要性。這一觀點猶如一記振聾發聵的警鐘,提醒著我們,無論才華如何出眾,一旦品德出現虧缺,都難以實現真正充實、有意義且令人敬仰的人生價值。我們應當始終以謙遜、慷慨的品德作為行為準則和內在驅動力,持之以恆地追求德才的全面提升與完美融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贏得他人由衷的尊重和社會的廣泛認可,為個人的幸福和社會的繁榮昌盛貢獻出積極而持久的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