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功成,石出(4K+求追讀),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這裡,諸路大軍,哪一路功勞最多最大,總要大夥都有個公論才是。”
敘功,輪不到領軍主帥來主持。
但他的奏報,也很有分量。
諸將神色各異,有人看了看劉綎,有人低著頭等別人先開口。
“……自是綦江路難關最多。”有人總算是說了句公道話。
“克堅之多,只是其一。婁山關不破,破後守不住,便難以合圍海龍屯。”李化龍給出自己的意見,“綦江路當為首功。”
劉綎露出了爽朗而單純的笑容。
笑歸笑,劉綎還是立刻努力繃住了。
他連連擺手:“督帥奏請我來領兵,實在是朝鮮一戰後還需整訓,這才來得慢了些。朝中言官彈劾我與楊應龍那忘恩負義之人是舊識,收了他的銀子,這才拖拖拉拉,督帥又保了我。若不奮勇死戰,豈能證我清白,豈能報督帥大恩?”
“功便是功。”李化龍說了一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平叛,李化龍是主帥。
節制諸路大軍,他在武功上已經是到頭了。
此前主動奏請奪情從權,半是不甘心功虧一簣,半是留個可以體諒的汙點。
如今功成,李化龍已經在考慮後路。
就不知以劉綎的脾性,後面會不會暴跳如雷。
大殿之中,劉綎的功勞其實是無從爭議的,所以李化龍那麼快就表達了他明確的意見。
但監督包括劉綎在內數路大軍的巡按御史崔景榮卻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喜形於色的劉綎,而後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武將之功,以劉綎為首。
監軍之功,李化龍也認為,以崔景榮為首。
連年大戰,戶部已經扛不住了。
連年大戰,軍漢武將們也越來越需要壓一壓了。
先論功,再論過!
這正是剛剛平定叛亂、又隱憂重重的大明。
這個時候,從遙遠的廣東及南直隸暗中查訪的訊息也終於在六月二十二報到陳矩面前。
尋到了醉酒中的朱翊鈞,陳矩只說道:“陛下端午後讓奴婢辦的那件事,奴婢已經辦妥了。”
朱翊鈞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而後陡然清醒了一點點:“有結果了。”
“正是。”
“拿來朕看……不!啟駕!去慈寧宮!”朱翊鈞在攙扶之中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你把結果給朕,再去慈慶宮,讓那些奴婢帶皇長子到慈寧宮!”
“奴婢領旨。”
由於優秀的設計,盛夏的紫禁城裡,甬道之中也有一些風吹過。
微風拂過,朱翊鈞的眼神清亮了一點點。
坐在御輦上時,他看了看結果。
朱翊鈞不知道這個結果意味著什麼,但他對李太后這段時間以來的誠惶誠恐患得患失印象深刻。
那件事,這下總該告訴朕,總該有個結果了吧!
到了慈寧宮,仍是在佛堂裡,朱翊鈞把那三份卷宗遞了過去。
有名有姓有籍貫,同姓之人大多族居、互有往來。
陳矩查了這麼久,是因為底下人不知道皇帝查這三個人做什麼,因此除了徐光啟好查一點,另外兩人也查得極為詳細,儘可能把能查到的匯總成卷才報了上來。
此刻,李太后見到有三本,還沒看就晃了晃,彷彿要暈厥過去一般。
“母后!”朱翊鈞驚得趕緊扶住她。
被朱翊鈞身上的酒氣一衝,李太后哆哆嗦嗦地開啟其中兩份,只看了第一眼就閉上了眼睛。
“去……去請太子來……萬不要怠慢……”
朱翊鈞心中一沉。
又是這個稱呼……
而這一次,是真要“請”,他已經派人去了。
等他來,該水落石出了!
……
慈寧宮所在,原先有一座大善殿。
這大善殿,原先供奉著大量的佛像、佛骨。
皇宮之內,大善殿原是法物儲存數量最多、級別最高的佛教建築。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拆了這裡,建了慈寧宮。
到如今,崇信佛教的李太后住在了這裡,佛堂的規模毫不遜色於以前。
慈寧宮的佛堂,自然供奉著九蓮菩薩像。
等著“太子”被請來的時間裡,朱翊鈞也被李太后拉著跪拜在了菩薩塑像面前。
這菩薩的端莊面容,形似也神似李太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