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章、最高興的一集,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各有其志趣,都有道理在其中。萬事萬物,若能盡知其理,何愁大道不近?”
說罷看著那王徵,笑著說道:“能解朕一惑,賞銀十兩,以資鼓勵。”
至此,反正皇帝對於這些雜學也很感興趣的形象是傳播給這些太學生了。
方學漸看在了心裡,也琢磨著該致信張鑑,請他也到太常寺來。
不為學問大道著想,也該為他這外甥著想。
剛入太學就簡在帝心,難道他不該到京城來幫著控制一下學問大道可能混亂起來的局面?
即便那些雜學可能登堂入室,至少也不能讓他們喧賓奪主。
回紫禁城的路上,朱常洛已經大概搞清楚了這張鑑和王徵一對外甥,而後也把王錫爵先喊到了養心殿。
“張鑑張孔昭?”
“聽說昔年他是得你賞識,升任山西岢嵐州知州?”
王錫爵本來還以為皇帝喊他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沒想到只是問一個人的經歷。
於是他就說了說。
其實也挺古怪,這樣一個關中名儒其實沒有進士身份,最高學歷不過國子監的監生。
所以他一直到今天也只是個正五品同知。
但現在聽王錫爵介紹了一下,朱常洛倒有點明白了。
學得雜,早年又因為父親、祖母和母親相繼去世,丁憂太久。
但是被王錫爵奏請升任知州後,萬曆二十四年山西全省考功循良官吏第一。
功績包括:城中缺水,他召集石匠在城中打井。州內缺柴薪,他自己勘探到了礦點挖煤;挖了煤之後又找到陶土燒陶瓷器皿;滿足本地需求之後還外賣創收,另外也改造織機織布創收充作賦稅。
到了大同府做同知,主要工作是督餉,但除此之外,又創制了各色戰車、護城懸樓、翻車、易弩等作戰器械。
王錫爵特別提到:“蕭夏卿也是賞識他的,萬曆二十六年他兼理兵部事,就命張孔昭多組織人手營造那些軍械,分到各關隘。”
朱常洛明白了:舅舅的影響,外甥的興趣。
“今年虛歲五十八?”朱常洛又問,“身體如何?”
“徵他為太常學士,他以老病推辭。以他為人,應當不是假話。”
“那就更要讓他到京城來,好好調養了。”朱常洛說道,“你親自去信一封吧,朕還要重用他!告訴他,他這個外甥王徵,朕很欣賞!”
對朱常洛來說,現有的官宦人家裡有這樣的榜樣,作用很大。
當官的當中先有一些不抗拒接觸實用的科技,對這些方面感興趣,朱常洛就要大大鼓勵。
比如說接下來三年裡規劃建設地方水利路橋,缺得了這些技術型官員?
大明不能一直依靠人力物力去堆一些事,像潘季馴、賀盛瑞、張鑑這樣的官員得多一點。
王錫爵從皇帝專門召他來問張鑑也感覺到皇帝對這些方面的重視,回去之後就立刻開始寫這封信。
而朱常洛這回也讓劉若愚去把這一批太學新生的名單拿來了。
之前他沒有去一一細看,但現在反倒來了興趣。
說不準其中會有熟悉的名字呢?
這一看,果然給他看到了兩個熟悉的名字:徐霞客、宋應星。
都是太學裡的小學生。
後面還有他們的入學通道:徐霞客還沒有生員身份,也不是考上的,是南直隸的學籍監察御史熊廷弼恩蔭入小學苑的。
宋應星則是考上的。
每個地方的學籍監察御史都有恩蔭權力,最好操作的當然就是直接去小學苑,學生只是生員嘛,影響不大;另一個恩蔭入百家苑的則必須掂量掂量了,畢竟學成出來就賜同進士出身。
但是朱常洛對徐霞客父子多少有點了解,應該不是積極走門路的人。
“把南直隸學籍監察御史奏請恩蔭的題本找來。”
朱常洛想看看熊廷弼是怎麼說理由的。
他們有權力,不代表不需要奏請。朱常洛之前只是恩准了,表達對他們的信任,反正沒出問題之前不用搞得那麼嚴,去年考察士紳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促進厲行優免。
劉若愚去了乾清宮那邊,找到了題本之後朱常洛看了起來。
前年童子試沒透過,性情太野,太鍾情於地經圖志,像他爸一樣。
但他家裡是有名的,祖上徐經和唐伯虎一起因會試舞弊案入獄,徐霞客的父親厭惡官場,並沒有去考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