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開啟定律大發現時代,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皇帝似乎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辦法:如果能走通許許多多的小道之中的一條,也稱得上是成聖吧?
太常寺這邊沒有被皇帝催促著迅速完成工作,但他們現在反而越來越感受到壓力。
在百家苑那邊,朱常洛也在耐心地散播著科學的思維。
譬如今天和他們交流之後總結的“心得”。
“如此說來,正該如此。這道理,該是不因人而改變的。只要照著這個道理去做,就會得到與旁人一樣的結果。譬如一把尺子,既然刻好了尺度,你拿來量是這麼多,他拿來量也是這麼多。”
他看著利瑪竇、王徵他們:“朕想,以後不能只是引述前人論述了。譬如王徵說的墨子所述八條,往後得再梳理一番,提煉一番,載為定律。這規律是一定的,絕不因人而已、因地而異。利瑪竇不也說了西洋先人的一些發現嗎?若有不同,定然有其他定律在一起發揮影響。”
說罷兩眼期待無比:“若是你們能把這世上的定律都找出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愁認不清這世界本源?”
王徵喃喃自語:“……定律……”
“不錯!”朱常洛說道,“漢承秦制,蕭何定律。朕覺得這個詞好,就是借律法不可違之意。人間有管束人奉公守法的律條,天地間應當也有管束萬物的定律。它們之所以有各種外顯性狀,就是因為循著這些定律。比如只要沒有外力來,一個東西就不會挪動!”
他在百家苑耗這麼多時間,不就是要讓一些有興趣也有基本知識功底的人走上正確道路嗎?
花時間在兵備軍器園上,也會有效果。
但大明現在又不是在技術方面已經落後代差了,只要能夠把管理做好、保障品質,大明就已經算是足夠先進。
反倒真正的學科體系是土壤。
一旦建立起這個體系、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朱常洛才可能在有生之年真正見到大明的科技與這個時代的其他地方拉開代差。
他知道方向,他能點撥!
利瑪竇怔怔地看著這些。
這是他認識當中,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統一帝國,她的皇帝正在集結舉國之力研究學問。
認識世界本源規律的學問,認識怎麼組織人力物力去實現更有效的統治的學問。
辟雍殿裡,皇帝坐於中,學者和學子們圍坐於一旁的場景,讓他想起那些壁畫上的古希臘。
譬如羅馬梵蒂岡宮裡的那幅《雅典學院》。
但這裡是東方,此刻,東方皇帝的太學據說要有數萬學子在學習。
就在皇帝皇宮的西邊,比皇宮大上兩倍多,還加上這裡。
利瑪竇更知道,不僅僅是大明的皇帝,大明的地方,每一個府每一個縣,都有官辦的學校。民間,也有許多書院。
東方有學問的人,每個人都能享受帝國的優待,可以優免一些賦稅。
此時此刻,皇帝的雄心和他對知識的態度讓利瑪竇敬畏無比。
儘管他們並沒有遵循某一個神的指引。
但是上帝呀,為什麼這裡更像是神選中的地方?
百家苑之中,教授和學生們今天接受了皇帝的一個新詞。
而隨後,皇帝也頒下了賞格。
關於天下人生活的這個世界,若是有人能夠發現、總結出前人沒有提到的新定律,都有皇家重獎。
而萬歲山頂將改建聖廟,供奉這些古往今來及以後助世人認識這個世界本源定律的聖哲們,山上立碑銘刻定律。
什麼叫身後名?
萬歲山上的聖廟,俯瞰著紫禁城,俯瞰著天下。
旨意頒下,自然會開啟一個定律大發現的時代。
它們當然要經受檢驗,要得到認可,要經過沉澱。
這正是朱常洛要的實驗、證明的科學思維過程。
隔壁的新訊息傳來,孔尚賢心裡一慌。
聖廟?
那孔廟怎麼辦?
而方學漸等人則一臉嚴肅。
難道陛下口中的人文哲學要屈居其下?或者說,除非人文哲學裡也能總結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定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