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絳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3. 祭祖·雙聯瓶,梅香疏影,紅絳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人。

“嗯?等一下”

她還以為她是眼花,將蠟燭又湊近了些後,發現瓶上美人姣好的面頰側,竟有一小痣。

“臉頰有痣。”她又小聲呢喃自語一遍:“臉頰有痣……劉氏,梅妃……”

熄了燭火,柳如蓁忙著往回走,將藏在屋中的散頁翻出。

梅妃無名無姓,宮中人也不清楚她身世來由。按理來說,每位入宮的嬪妃都會記錄在冊子上,若不是有人故意隱瞞,一位寵妃,怎麼可能連打哪來都不知?

前朝宰相劉寧之女劉氏是經宦官之手進了宮,從此便是銷聲匿跡,杳無音信。可宰相之女不可能入宮為奴,可她成為嬪妃,那一切也都說得過去了。

而且,宋宸臉頰上也有一顆小小的痣……

倘若,梅妃和劉氏是同一人的,許多事也說得通了。

“不對。”柳如蓁想起皇帝為梅妃辦的誕辰宴是在春日,而散頁上劉氏卻出生於冬日。出生月份對不上,或許那誕辰也是皇帝為了掩蓋梅妃的身世所操辦的嗎?!

想了想,還是打算祭祖大典後問問宋宸比較妥當。不過觀察下來,宋宸,應該也不太清楚自己母妃之事,畢竟梅妃自刎之時,他也還真是個孩子。

每次提到梅妃時,他總是給人一種陌生疏離的感覺。

言語淡淡的,彷彿在說一個無關緊要的人。從前柳如蓁不敢多提,擔心觸及他傷心之事。

可若能捱過這段時日,她定要好好問問。

眨眼轉睫間,便迎來了熙景年間的祭祖大典。

此次祭祖典禮,在大慶宮天順門東側的太廟舉行。大慶初為祭祖,皇家便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建造了太廟。

長夜壽盡後,清曉還未至,宣武門與天順門上,晨鐘聲聲敲響。

天色微明,太廟前卻已是百官集聚,嬪妃皇子們,禮部與太常寺負責祭典的官員們皆就位。

太廟中擺列整齊著食器,酒器,燭臺等祭器,還有帝后親選的牛羊等祭品。數目之多,樣式之精,不可謂不隆重。

柳如蓁隨著宮人將祭祖所用的東西清點一遍卻認無誤後,便從太廟側門出去尋鄧凝。

鄧凝作為祭祖文誦讀之人,被要求跟在帝后身邊。柳如蓁雖與鄧凝共創祭祖文,但她只是一介宮娥,並不能同帝后上臺。

但皇帝有意將她安排在了宋宸旁。

屆時宋宸應該是作為皇帝的代弁者,將修國史之事提出,再將她薦舉上去。

她的位置距離太廟殿門與祭案不遠,眸光掃過,眼見的是朝中幾位權臣與皇子。

離她最近的除了宋宸,便是宋燁。兩人都身著正式禮服,只不過宋燁著的是王爺樣式的禮服。相比宋宸的鬆弛,宋燁則肅立在旁。

宋燁一向看不慣她,心底認定她是那種攀龍附鳳之人,就是不知到時,他會不會出頭唱反調。

站了片刻後,日掛東方,天光萬照,吉時已到。

皇帝身著禮服,頭戴冠冕,雙手持玉圭,與皇后向祭案牌位鞠躬三禮,爾後便是祭酒灑地,以敬列祖列宗。

點燃的香燭後,鄧凝開始誦讀祭祀文,句句擲地有聲。柳如蓁凝神聽著,也留心注意著周圍所有人的一舉一動。

由帝后帶頭,官員大臣,皇子嬪妃依次向大慶祖宗的牌位行禮,這麼一來,怕是要洋洋灑灑幾個時辰的光景。

皇子們地位尊貴僅次於帝后,於是由他們先上臺對案行李。

皇帝膝下只有四子還在世,分別是宋燁,宋伯源,宋伯俞還有宋宸,並無嬪妃孕有公主。見著依次上臺稀稀疏疏的皇子們,柳如蓁想到膝下荒涼這四個字,這應該是報應吧。

六皇子宋伯俞拜完後,便是宋宸,他一改往日,神情肅靜對著排列規整的牌位行揖禮。

但禮過後,他沒有立刻退下,而是轉身雙膝跪下,對著帝后行稽首之禮,直言正色道:“今日祭典,令兒臣想起撰修國史之事。先帝駕崩後,修史之事便一直耽擱,世人諸多議論。若能將修國史之事提上日程,既是不負列祖列宗之望修史傳世,又能堵住悠悠眾口。還望父皇三思!”

一言道出,四下皆靜。皇后先是愣在一旁,見身側的天子面色陰晴不定俯看著跪在地上之人,才想起去扶宋宸。

柳如蓁雖在臺下,卻能清楚聽到宋宸所說的話。他聲音極大,想必在場的文武百官皆是聽了進去,心中也都有盤算,只是都在觀察聖意,不敢開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走進巫界

沙漠胡楊

妄念

菽久

華娛終極大亨

油水膩歪

龍王之叱吒風雲

海風的軌跡

我在未來看風水

紀南城